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圣人見到微小的現象就知道事物的苗頭 ,見事情的開端就知道事情的結果。
春秋末年的著名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行軍篇》里對行軍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情況作了科學而詳盡的分析,其“見微知著見端知末”的預見性令人嘆為觀止。文中說:“鳥雀驚飛,這是下面有伏兵;野獸駭奔,這是敵人大舉突襲;塵土又高又尖,這是敵人的戰車馳來;塵土低而寬廣,這是敵人的步兵開來;敵軍營寨上方飛鳥集結,表明是座空營;敵人夜間驚慌叫喊,這是恐懼的表現;敵人驚擾紛亂,表明敵將沒有威嚴;敵陣旗幟搖動不整,這說明敵人隊伍已經混亂;敵人軍官易怒煩躁,表明全軍已經疲倦;……”在這里,孫子根據鳥獸的動靜、塵土飛揚的程度,通過觀察敵人的動向,準確地判斷敵方的意圖,在此基礎上,捕捉戰機,獲得勝利。這種觀察、分析、判斷的認識過程,是韓非子“見端知末”在軍事領域的細化和延伸,也是古代樸素的公關意識在軍事領域的集中體現。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國滅了趙國之后,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愿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醇厚,居民熱衷于買賣,商業易于發展。幾年后,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管中窺豹,見端知末,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卓氏成就事業的根基。
在現代企業公關情境中,成功的企業家須有“見端知末”的公關心態。只有具備這種心態,才能抓住市場的苗頭,準確預測市場的變化。
(未完待續)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們特選用《學黨史、悟公關:中國共產黨應對長征危局始末》一文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