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勇
最近,重慶市委農工委在開展黨費交納專項檢查時要求:黨費是交不是收,黨員要主動按月交納黨費,不能等著組織催和收。
“黨費是交不是收”,這一提醒看似平常,實則振聾發聵。
交納黨費,是黨員的義務。黨章明確規定,黨員要按期交納黨費。面對明文規定,少數黨員尚缺乏主動意識,遲交不交者有之,代交代扣者有之,被催收催交者亦有之……
《人民日報》最近刊發了一篇短文,講述了周恩來夫婦交黨費的故事。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周恩來同志忙于處理各種工作。有一次,警衛員魏國祿不忍打擾他,就替他交了五分錢的黨費。不久,周恩來同志找到魏國祿交黨費,在得知自己的黨費被其交納后,他說:“黨費不能讓別人代交,軍政大事重要,交黨費也很重要,這是每個黨員的義務。”他把五分錢黨費交給了魏國祿。雖然只是五分錢的黨費,但周恩來同志看得很重。
周恩來夫婦不僅每月按時交納黨費,而且還交納了“特殊的黨費”。據他侄子回憶,他們總共交納了三次“特殊的黨費”,最多一次交了7000元,總共交了14000元。
周恩來同志去世后,他和鄧穎超同志的積蓄合計5709.80元。之后,鄧穎超同志又交過3000元黨費。鄧穎超同志曾囑托身邊人,在她去世后,要將她的所有積蓄11146.95元,其中包括購買的550元國庫券,全部用來交黨費。
讀了周恩來夫婦交黨費的故事,讓人感慨萬千。
黨費的“交”與“收”,一字之差,差的卻是黨性。
黨員自覺主動按時交納黨費,是黨員身份、黨性觀念和黨性修養的體現;等著組織“收”,則是被動接受,反映的是黨員對履行黨員義務“不上心”,也從側面反映了黨員黨性修養的松懈、黨員意識的弱化。
“交”與“收”,過程不同,結果迥異。
一次次自覺交納黨費的過程,就是一次次黨員自我提醒“我是黨員”的過程,就是牢記責任、升華黨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