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豹
用人之要,首在識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察識別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時,并注意重大關頭、關鍵時刻。”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選好人用好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應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把平時表現與重大關頭的擔當精神結合起來考察識別干部。
深入群眾考察干部平時表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層干部群眾對一個干部的日常工作情況最有發言權,往往能還原干部的真實形象。一些地方在選拔任用干部過程中,缺乏平時考察數據支撐,很難全面、真實了解和掌握干部工作情況,以至于考察質量不高,甚至出現一些干部被“帶病提拔”的現象。因此,考察識別干部的平時表現,應建立健全基層考察機制,面對面傾聽基層聲音,在干部工作一線進行民意調查、實地分析、實績評價,最大限度地“用事實說話”。為加強對干部平時表現的考察識別,還可以設立考察組,其成員要有代表性、廣泛性,以收集各個層次、各個領域人士對干部的看法和意見,保證考察工作客觀、公正、全面。組織部門要注重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基層考察機制,近距離聽、看、記、問,定期匯總情況,在量化分析基礎上形成干部平時考察材料,強化對干部信息檔案的收集整理。
重大關頭考察干部擔當精神。“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干部對群眾的感情、對重大問題的擔當精神、對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往往會在重大關頭體現出來。在和平建設年代,我們的干部不會經歷血與火的考驗,但這不是說就沒有重大關頭、關鍵時刻了。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風險和挑戰,這些風險和挑戰出現的時候,就是重大關頭、關鍵時刻。有效應對挑戰、化解風險,要求干部拿出擔當精神,勇于面對、勇于攻堅克難。因此,選人用人機制的考察范圍,必須覆蓋干部面對重大關頭、關鍵時刻時的表現,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全方位的考察調研,讓敢于擔當的干部脫穎而出。
科學合理制定考察識別標準。無論是考察識別干部的平時表現,還是考察識別干部在重大關頭的擔當精神,都需要有科學合理的標準。干部崗位不同、職責不同,考察識別的標準和內容也應不同。要根據干部的工作實際進行要素分析,科學合理地制定個性化考察識別標準。比如,對于正職領導干部,考察識別中要增加知人善任、統攬全局、決策籌劃、民主作風等針對性較強的指標;對于副職領導干部,相應地突出當好配角和參謀助手、抓好分工的工作等指標。在內容設置上,要根據單位、部門的實際,把德、能、勤、績、廉分解為若干指標,并加以細化、量化、具體化,使各項指標盡可能做到內涵明確、外延清楚。只要標準和內容設置科學合理,干部的表現就會得到如實呈現,這樣才能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選拔到關鍵崗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