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喜
2011年9月,重鋼熄滅了在大渡口區的最后一鍋爐火,整體搬遷至長壽區。
對此,有人歡喜有人憂。
喜的是,大渡口區乃至重慶主城,都少了一個大污染源。
因重鋼而建,因重鋼而興,大渡口曾被譽為鋼城。鋼城帶給大渡口的有榮耀的記憶,也有灰色的記憶。
黑煙滾滾的高爐,曾是人們對大渡口區的最直觀印象。
“以前因為灰塵太多,我們‘逃離了大渡口。”重鋼退休員工周介銘說。
憂的是,作為大渡口區半壁江山的重鋼搬走了,大渡口區如何度過這個陣痛期。
對此,大渡口區給出的答案是:向綠色要競爭力。
一方面,大渡口區調整經濟結構,發力環保產業。
全市唯一的“重慶環保科技產業園”落戶大渡口區。
與重慶市環保局、重慶市水務資產公司、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共同簽訂了《環保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整合資源發展環境綜合服務業及高端環境裝備制造業。
組織協調重慶德潤環境公司、蘇伊士環境集團、重慶渝富集團、重慶環境科學研究院,組建環境修復公司,投資環境修復產業。
設立由政府主導的10億元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公司——重慶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各自的領域內開始構建產業鏈,通過收購、整合、合作等形式聚集上下游企業。
至此,一個集環保綜合服務業、環保高端制造業、環保金融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環保產業聚集區在大渡口區逐漸成型。
與此同時,大渡口區的環保企業也捷報頻傳。
2015年10月27日,三峰環境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綜合評分排名第一的成績,中標新疆庫爾勒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2015年12月1日,三峰環境汕尾三峰環保發電廠一次性完成低中高溫烘爐、蒸汽吹管和汽機沖轉順利并網發電。
據統計,三峰集團已在全球建設了71座發電廠,共有140多條生產線,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34%。
轉型環保產業,讓大渡口區順利度過陣痛期。
另一方面,大渡口區順勢而為,打造重慶市首個園林式工業園區——建橋工業園,用綠色吸引企業入駐。
如今,建橋工業園已建成公共綠地面積30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2%以上,先后吸引253家企業入駐。
2015年,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2.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
向綠色要競爭力,昔日鋼城華麗變身為如今的“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