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武術新規則對競賽套路創編的影響①
李江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武術規則是武術競賽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武術規則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武術競賽項目結果的不同,甚至會對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對競技武術套路技術發展及規則對競技武術套路技術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歸納、綜合。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修改對武術套路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但也誘發了一些問題的產生。通過對武術套路競賽新舊規則的比較,旨在為武術套路的創編與發展提供一定參考,為武術能夠更好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武術 新規則 套路創編
武術是中國的國粹,其產生和發展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才挖掘和整理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130多拳種,為了讓武術能更好地發展,就必須梳理出一套標準化的規則進行推廣。武術競賽規則的不斷修改,是隨著武術的發展而不斷進行的,是對武術項目變化的適時反映,借此我們還可以從側面了解到武術項目未來發展走向,適當地采取措施對武術項目進行修改和完善,使武術運動更加現代化、國際化、規范化。
1.1研究對象
該文以2011年、2012年的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前八名比賽錄像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觀察法
該文通過對2011年、2012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前八名運動員的比賽視頻,進行統計分析。
1.2.2文獻資料法
查閱學校圖書館,利用中國期刊網檢索相關論文,進行有機梳理、歸納分析與總結,為該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表1 武術新(舊)規則分配比值與比例對照表

表2 2011一2012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前八名運動員第1、2段完成難度分值的百分比一欄表(%)

表3 2011一2012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前八名運動員使用A、B級難度動作數量的百分比一欄表(%)
2.1武術套路競賽新舊規則的比較
從表1中可得出,在武術競賽中總分值都是10分,在舊的武術競賽規則中,動作質量所占的分值為6.8分,占總分值的68%,而在武術新的規則中,動作質量所占分值下降為5分,占總分值的50%;演練水平在新舊規則里均占3分,占總分值的30%;在舊規則中,創新難度僅占2%,而在新規則中,創新難度占比由原來的2%上升到了20%。對表1的分析可知,新規則中動作的創新難度所占分數上升很大,新規則更加注重動作的創新難度。
2.2武術競賽新規則的實施帶來的問題
2.2.1套路編排上難度動作集中出現
從表2中可看出,2011—2012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前八名運動員中,男子在長拳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的比例為84.8%,女子在長拳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比例為81.85%;男子、女子在太極拳1、2段完成難度動作所占的比例為100%,也就是說在太極拳冠軍賽前八名中,難度動作都安排在了前1、2段完成;男子在南拳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的比例為91.8%,女子在南拳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比例為80.2%;男子在棍術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的比例為74.6%,女子在棍術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比例為81.4%;男2.2.2動作難度大同小異,創新動作較少
子在槍術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的比例為70.60%,女子在槍術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比例為66.8%;男子在劍術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的比例為79.8%;男子在刀術1、2段完成難度分值所占的比例為80.5%。對表2進行分析可知,教練員從運動員的生理角度出發,將難度動作集中編排在1、2段,能使運動員更好地完成難度動作,但從藝術的角度來講,卻影響了裁判和觀眾的欣賞價值,給裁判和觀眾帶來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難度動作只有貫穿套路的始終,才能給裁判和觀眾帶來持續的美的享受。
從表3可得出,2011—2012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前八名運動員中,男子在長拳、太極拳、南拳、棍術、槍術、劍術、刀術使用A、B級難度動作數量分別占總動作數量的73.3%、87.6%、89.8%、77.4%、97.8%、79.9%、93.5%;女子在長拳、太極拳、南拳、棍術、槍術使用A、B級難度動作數量分別占總動作數量的89.9%、74.2%、98.8%、97.8%、100%。對表3的分析可得出,大部分運動員在競賽套路的編排上都是C級(高級)難度動作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對表3的分析得知,為了能夠穩妥地拿到難度分值,大多數運動員選用很多的低難度動作,這就造成了比賽上動作的雷同,缺乏難度新穎,這就失去了競技套路所具有的觀賞度、藝術性,顯得單調。
3.1結論
(1)動作的編排上難度動作大部分都集中編排在前兩段,出現難度動作“分配不均”的現象,導致給裁判和觀眾帶來頭重腳輕的感覺。
(2)為了使運動員們能穩定地取得好成績,教練員們都選擇分值高、容易連接的動作,導致在難度動作的選擇上雷同,缺乏創新。
3.2建議
(1)在武術難度動作的編排上要貫穿套路的始終,才能不斷提高其觀賞性。
(2)武術競賽套路的創編要注重技擊攻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武術其原有的特點。
[1]姜霞.新形勢下競技武術套路訓練發展趨勢和依據[N].中國體育報,2012-03-16.
[2]譚亮,譚炳春.十一運會后對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5):13-14.
[3]郭科民,韓文.武術套路自選長拳項目跳躍難度動作結構研究[J].現代交際,2011(7):91-92.
G852
A
2095-2813(2016)09(b)-00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029
李江(1980—),女,漢,遼寧法庫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