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璜 金洪剛
書述 紙×指的溫度
——2016年四川美術學院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畢業展10周年展
譚璜 金洪剛
書述——四川美術學院版畫與印刷設計 畢業設計十周年巡回展 2016.6.3—8.5
主辦:四川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
在書籍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其形式變遷總是與時代精神的美感與功能保持同步,現代印刷方式和電子書的出現無疑給書籍設計帶來了新挑戰。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第十屆畢業生畢業展主題為“書述”書籍設計展,以呼應書籍設計前沿的現狀,讓教學向書籍設計最前沿看齊。展覽系列活動鼓勵教學與出版機構、設計師的聯系,更好地促進產學研合作與交流。
書籍,設計,教學,互動

鄭露瑩 土陶·大足石刻
書籍藝術一直以動態的方式發展變化著,在數千年漫長的古籍創造中,書籍無不透出古人的卓越智慧。簡策、卷軸、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書籍形態的變遷,在時代精神的美感與功能之間保持完美和諧。
從簡策到卷軸,從冊頁到轉入西方模式的書籍設計。生產方式從手工抄寫到復制印刷,照相菲林制版到數碼還原技術。生產力發展導致信息傳播的廣度、深度、速度、形態都在發生變化。書籍制度的范式轉移在歷史的進程中似乎不那么驚天動地,但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乃至價值體系產生著盤根錯節的密切聯系,它帶來新的閱讀語境的變局、多層次的思維模式、個性化的審美標準、多元的價值取向。當人們越來越容易獲取知識信息時,無疑對“書”及書籍設計(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提出了新的挑戰。
我國有龐大的出版業,每年30萬種書的出版量,以及數以萬計的造書人。類似“世界最美的書”和“中國最美書”的評選活動,讓我們看到書籍設計領域對“書籍設計”的觀念發生根本改變。書籍設計師開始改變角色定位,進入涵括知識結構、美學思考、視點緯度、信息解構、閱讀規律到最易被輕視的物化技術規律等復合領域。設計師創作形態,讓一切得以實現。而“美化書衣,營銷市場”的老觀念,難以引發閱讀動力的升級,更難以應對未來數字時代新載體的新局面。
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于2003年建立。到2016年,2012級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的17位同學恰好是本專業的第十屆畢業生。秉著梳理教學體系,深入教學實踐,呼應書籍設計前沿的現狀,讓教學向書籍設計最前沿看齊。特將此屆畢業展提升到主題展的層面,主題展主題為“書述”書籍設計展。
主題展“書述”內含三個單元,分別為:書的閱讀、書的再設計、未來的書。讓學生的畢業設計在研究書的傳統,到展示書籍的現在,到展望書籍設計的未來這樣的線索下展開,讓整個教學活動在這三個點上聯系地縱深發展。
在“書述”書籍設計展系列活動暨2012級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工作里,抱著“讓教學走出去,讓著名設計師和出版機構走進課堂”的設想,版畫系為此組建了指導教師小組。本次畢業設計的指導,以教師團隊為主,著名設計師為輔。教師團隊成員包括金洪鋼、譚璜、汪宜康、陳奧林。教師團隊指導工作由集體指導與分組輔導組成。而“著名設計師、出版機構”進課堂,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中國最美的書”評委周晨先生,2015年度“中國最美的書”、2016年“世界最美的書”獲得者曲閔民、蔣茜先生,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副主任、著名設計師肖勇先生,四川美術出版社社長馬曉峰先生。著名設計師、出版機構對本科教學、畢業設計過程的傾情投入,使得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教學思路得以更新、教學理念愈發清晰,本科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而從畢業設計成果來評價此互動,則是泛泛的東西少了,落地、實用成為了作品及格標準。
“讓著名設計師和出版機構走進課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著名設計師團隊指導以實時視頻教學為主,根據畢業設計課程整體進度,在畢業設計選題、設計深入、主題展總結等關鍵節點,依托網絡手段為輔,與教學互動。出版機構、印刷機構則以行業要求,對畢業設計全過程提出具體的要求,以網絡為輔助,在選題價值、市場定位、成本分析、工藝運用等方面,進行產學研互動。第二階段:依附整個設計過程及作品展覽,舉辦現場講座,包括“中國最美的書”評委周晨先生的講座《書生故事之書里書外》,“世界最美的書”獲獎者曲閔民、蔣茜先生的講座《書語分享會》;肖勇先生、馬曉峰先生與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師生進行研討交流,深化活動成果。

蔡欣茹 步天歌

喻丹丹 P.M.2.5
“讓教學走出去”,包含讓學生學習、研究與分析外面的優秀作品和設計理念,與出版機構、印刷機構互動,在文軒美術館(成都)、星星藝術空間(重慶)做“書述”書籍設計展,同時邀請數家紙張品牌、印刷機構與學生進行互動,提供適合表現書籍主題的紙張與印刷工藝,對作品的最終實物呈現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讓教學走出去”同時為校企合作提供更明確的平臺。借本次展覽,我們與四川美術出版社共同設立了商討已久的“讀藝”書籍設計獎學金,獎學金評委組由設計師、各美術出版社社長、印刷機構負責人組成。今年的首屆“讀藝”書籍設計獎學金評審組,由參與本次“書述”活動的周晨、曲閔民、蔣茜、肖勇、馬曉峰、邵常毅、梁益君等老師組成,評審出“讀藝”獎一等獎一名(《嘉慶縣志》李文華)、二等獎兩名(《P.M.2.5》喻丹丹、《滾滾紅塵》陳柯穎)、三等獎兩名(《灘頭年華》何櫻、《袍哥》萬鑫),以及社長提名獎一名(《土陶·大足石刻》鄭露瑩)。在“書述”四川美院展開幕暨“讀藝”獎學金頒獎儀式之后,諸位評委在展覽現場對得獎作品進行了精彩點評。此外,李文華的作品《嘉慶縣志》和蔡欣茹的作品《步天歌》獲得了2016年四川美術學院畢業作品學院獎。

李文華 嘉慶縣志
除以上作品之外,在此我想介紹幾件本次評選未能獲獎的作品。郭軼姣同學的作品《書·漢字》,是以手機這一當下社會最廣泛被使用的媒介為載體所創作電子書籍。《書·漢字》是需通過微信掃碼或者分享進行傳播的,讀者只需“單指點擊——深入閱讀”,便能從漢字書寫的四個起始筆畫“丶”、“一”、“丨”、“丿”開始,層層遞進的檢索、學習漢字書法藝術。我們通過后臺進行了統計,從展覽開幕到展覽第一天結束,《書·漢字》電子書籍的閱讀次數便超過了1000次,若是傳統紙質書籍想要達到一千次的閱讀,預計印刷成本為5—8萬元。郝陽陽同學的作品《聾人音樂》,源于他對聾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他期待能以某種方式使得聾人也能“聽”到音樂。從杉浦康平先生的“書籍五感”論述中受到啟發,經過幾個月的反復推敲與嘗試,他最終以跳動的畫面結合震動裝置,通過對圖像形態、色彩、具有空間特質的版式變化,以及電腦編程,完成了《聾人音樂》這本特殊的“書籍”。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郝陽陽與另一位正在英國留學學習計算機運用的朋友借助互聯網進行溝通與合作,共同完成。
在“書述 紙×指的溫度”完成重慶—成都—重慶巡展之后,我們仔細梳理了“書述”書籍設計展整個成型過程,結集出版,國內數家美術出版社均愿意參與并承擔本次活動書籍出版工作,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們的寶貴意見與建議。經過溝通與商定,最終《書述 紙×指的溫度》一書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并全國發行,在我看來,這是對“書述 紙×指的溫度”最好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四川美術學院版畫與印刷設計專業最好的肯定。
The Book—— Paper x Fingers——The 10th anniverary of Graduation Exbition of Printmaking & Printing Design by Printmaking Department,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Tan Huang Jin Honggang
During the long historical course of books’evolu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forms is always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spiritual aesthetic and function. Undoubtedly, modern printing method and electrical books have brought great challenge to books’design. With the theme of “The Book”, the 10th anniverary of Graduation Exbition of Printmaking & Printing Design by Printmaking Department aims to ech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ooks’design frontier, making teaching keep up with the design frontier. Encouraging teaching’s connection with publishing institution and designers, activities of this exhibition intend to boost th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of industrial-academic-research.
Books, Design, Teaching,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