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我是快樂的小蜜蜂嗡克。陽光明媚,綠樹成蔭,我和我的“蜂蜜”們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繼續體驗裕固族的民族風情。
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禮俗是必須懂得的。如果是騎馬去,在離帳篷比較遠的地方就得下馬,以免驚動畜群。馬鞭不論長短,一律放在帳篷外面,不要帶進去。離開時,不要出門就上馬,而應牽著馬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馬。假如帶了槍支彈藥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進帳篷。穿紅衣、騎紅馬的人,是不準進帳篷的。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緣故。據說,他們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紅衣、騎紅馬的,因此有這樣的禁忌。
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雖然已經失傳,但是民間仍然保留著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民歌、敘事詩、格言、諺語等。其民歌曲調獨特,內容多是表達勞動和愛情。《黃黛成》和《薩娜瑪可》是流行較廣的歌曲。裕固族人民人人會唱歌,裕固族民歌有敘事歌、牧歌(東部語稱“瑪爾至順”、西部語稱“瑪爾至耶爾”)。
我們來到廣闊的草場上,好多牧民都在這里放牧呢,他們唱著優美的牧歌,有的唱牧羊歌,有的唱放馬歌,有的唱放牛歌,還有唱牧駝歌的。“蜂蜜”小米說他最喜歡放鴨子,回去也要根據裕固族牧歌的曲調編一首放鴨子歌,哈哈,真有趣。
裕固族人民勞動時喜歡唱勞動歌,比如,奶幼畜歌、剁草歌、搟氈歌、割草歌、捻線歌等。我們一邊幫他們剁草一邊唱歌,干起活來竟然不那么累了,這是不是因為唱歌能夠使人精神愉悅,所以越干越有勁頭了呢?
裕固族的風俗歌主要包括婚禮歌和送葬曲,歷史上曾有職業歌手。國內外都有人對裕固族民歌做深入研究,發現有些民歌如“搖籃曲”等,還完整地保留著兩千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調,這些曲調由匈奴人傳給了裕固族人的祖先回紇(hé)人,回紇人又代代相傳,一直傳到今天的裕固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