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冕
文/方文革
吸煙是病
文/張冕
電影《老炮兒》因吸煙鏡頭過多而引起爭議。整個電影片長138分鐘,點煙、吸煙、遞煙鏡頭共計102個。對此,北京控煙協會第一時間發表公開信,表達不滿和抗議。今天,兩位權威專家借北京城市廣播《我愛問醫生》欄目,為大家講講吸煙到底對健康有多大損害。
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 支修益
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北京醫藥衛生文化協會秘書長 張建樞
煙草中含有上千種物質,幾百種有害物質,其中包含69種致癌物。吸煙對身體的危害與每天吸煙的支數、煙齡、吸煙狀態有直接關系。也許五年十年看不出來,但日積月累結果就會很恐怖。如果一個人每天吸煙20支以上,連續吸煙超過20年,就屬于肺癌高發人群了。
吸煙還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及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顯示,2012年,我國重點慢性病死亡情況:腦血管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率的79.4%,而這些疾病都與吸煙有關。比如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吸煙者的年齡明顯小于非吸煙者,而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臟猝死年輕化的第一原因就是吸煙,吸煙使冠心病發病年齡提早了十年。吸煙還會帶來減少壽命、影響睡眠質量、降低生育功能、加速性功能退化、增加流產危險、導致骨質疏松等問題。

目前,社會上流傳著很多有關戒煙的謬誤,影響著煙民對煙草的認識,甚至成了很多煙民拒絕戒煙的理由。
誤區一:低焦油,低危害。香煙中的某些強致癌物含量并不會隨著焦油量的下降而減少。改吸“低焦油”香煙的人為了彌補尼古丁攝取量的不足,會采取一種“補償行為”,增加吸煙的數量,從而導致焦油的總體攝入量沒有下降。同時,吸“低焦油”香煙的人吸煙力度會加強,將煙更深地吸入肺部,促使肺腺癌(肺癌的一種,屬于非小細胞癌)發病幾率增加。
誤區二:在外吸煙,家人就能遠離二手煙。實際上,煙草、尼古丁、焦油可以殘存在煙民的氣道里、頭發和衣物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手煙。三手煙中含有氫氰酸、丁烷、甲苯等有毒成分,它們可以存在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因此,就算你在外面吸了煙,回到家依然會將有害物質傳遞給身邊的人。
誤區三:吸煙鍛煉肺,能更好地防霧霾。吸煙鍛煉肺,只是煙民找的一個借口罷了。在肺功能的“天敵”排行榜上,吸煙位列榜首,一支煙被點燃至燒盡,其中的有害物質能輕松侵入肺部,將呼吸道上皮的纖毛破壞掉,這些纖毛是呼吸道的“清道夫”,一旦被破壞,保護作用會差很多。如果煙民再被“五氣”包圍,就很可能增加肺癌發病率。“五氣”第一氣指大氣污染、室外空氣污染,比如霧霾;第二氣指室內的煙氣,包括一手煙、二手煙和三手煙的煙草煙霧污染;第三氣指的是廚房油煙污染;第四氣指房屋裝修和裝飾材料產生的污染;第五氣則是生氣。經常生悶氣會嚴重影響免疫功能,使癌癥有可乘之機。
世界衛生組織將“煙草依賴”列為物質依賴的一種疾病。數據顯示,重度尼古丁依賴者成功戒煙的幾率小于3%。不吸煙會出現犯困等不適癥狀,這都是尼古丁依賴癥的表現。所以建議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目前,北京二級以上的72家醫院都開設了戒煙門診。一般徹底戒煙需要2~3個月。
最后提醒所有人,凡“帶蓋”的公共場所都禁止吸煙,如果你在“帶蓋”的公共場所發現違規吸煙者,請撥打12320舉報。千萬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控煙,每個人都該出一份力。
文/方文革

生活中,心臟病發作往往很突然,心臟病癥狀不典型的女性尤其如此。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保羅·威爾頓博士表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應該在保持健康血壓和血膽固醇水平的基礎上,注意身體發出的心臟功能失常的關鍵信號。及時捕捉住它們,為就診贏得時間。
1.胸悶胸痛 威爾頓博士表示,并非每一位患者心臟病發作都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捂住胸口,突然倒地。但是如果感覺胸口仿佛站著一頭大象,最好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堪薩斯大學醫院心臟病專家阿什利·西蒙斯博士表示,覺得胸部肌肉有扯動感,可能說明有潛在心血管疾病。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告訴醫生。另外,心臟病發作導致的胸痛不一定非常劇烈,但是很微妙,有時還會放射到肩膀、手臂、頸部或下頜部。鍛煉過程中、鍛煉之后以及經歷壓力事件之后出現胸痛癥狀要特別引起高度重視,這很可能是因為血流問題導致的胸痛。
2.呼吸短促 西蒙斯博士表示,如果爬一段樓梯就氣喘吁吁,而過去從來沒有這樣過,則應當心心臟問題。患者可以將目前的活動能力與一兩年前的活動能力進行比較,如果發現自己在呼吸方面或活動能力方面發生重大變化,那么就應注意心臟問題。躺下時出現呼吸問題很可能是心臟瓣膜病癥狀。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如實告訴心臟科醫生。
3.流感樣癥狀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衰老與心臟健康教授克里·希爾德里斯表示,惡心、疲勞、怕冷、出冷汗等類似流感樣癥狀都表明供血不足。這些癥狀很多人都會出現,但如果這些發生在身體活動之后,表明應看醫生。另外,嚴重胃腸不適也可能是心臟問題的一大信號。研究表明,有些女性患者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天就出現消化不良問題。但是患者往往不會想到這與心臟病有關,因而經常延誤病情。
4.頭暈目眩 西蒙斯博士表示,頭暈眼花或眩暈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心臟瓣膜問題的征兆,如果同時伴有心悸,更應當心。北卡羅來納大學一項近期研究發現,快速站立起身時出現頭昏眼花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異常的一大信號。
5.疲勞或失眠 美國阿肯色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很多女性患者在心臟發作的前一周感到異常疲勞乏力。這些患者還表示,心臟病發作之前出現“睡眠紊亂”。因此,出現格外疲勞或失眠,應該考慮是否是心臟異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