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阮祥燕
女人如花激素如水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阮祥燕

門診上,我經常會碰到一些四五十歲的女性患者,原本溫柔、善解人意突然變得性情暴躁,嚴重的還要尋死覓活,讓自己和家人都痛苦不堪;還有一些女性因為心慌、胸悶,輾轉多家醫院沒查出問題,到我這里經過治療后癥狀消失。事實上,這些女性正在經歷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更年期,遺憾的是,由于缺乏相關的健康知識,很多人都在上面栽了跟頭。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然經歷的過程,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的過渡時期。卵巢像一個卵泡儲存庫,每月會有一批卵泡長大,其中一個成熟并排出,其余的退化,所以一名女性一生中可成熟的卵泡只有約400個。35歲后漸漸庫存不足,到了45歲,生育力會較25歲時下降90%。而卵泡數的減少、卵巢的萎縮會導致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量越來越少,尤其是雌激素,它的減少是導致眾多更年期癥狀的“元兇”。
更年期綜合征主要包括三類:血管舒縮癥狀(潮熱出汗、血壓波動、心慌、頭痛等);精神神經癥狀(情緒不穩、焦慮抑郁、睡眠障礙、記憶力下降、皮膚瘙癢等);新陳代謝癥狀(關節疼痛、肥胖、水腫等)。除了這些典型的更年期癥狀,還有些隱形表現容易被忽視,如后背痛、容易疲勞、性生活質量下降等,女性們需要留意,及時到婦科內分泌就診。
雌激素如果長期缺乏,絕經后會留給女性更多健康隱患,出現陰道萎縮、性欲減退、皮膚皺縮;60歲后,患上反復尿路感染、骨質疏松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大大增加。
很多人認為,更年期是一個生理現象,無需也不應該進行任何醫療干預。但事實上,這個特殊時期更需要我們悉心呵護、專門對待,就像青春期要補充營養,孕期需要補充葉酸一樣,更年期同樣處在一個轉折點,妥善使用激素可以明顯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相關疾病的發作風險,讓女性平穩、舒適地度過。絕經后繼續使用,還能降低老年癡呆癥、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癥等風險。
雌激素雖然對女性如此重要,但很多人心存恐懼,怕會致癌,不敢補充。其實這是誤區,濫用激素肯定會對身體有危害,但如果在婦科內分泌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是非常安全的。研究發現,規范使用雌激素的患癌風險甚至低于肥胖、中度飲酒(每日2~3杯葡萄酒)引起的患癌風險。生活中,我們很少有人恐懼肥胖會得癌,那么使用雌激素就更不必過于擔憂了。
雌激素該不該補、怎么補,需要認清三步。第一步要讓醫生判斷是否需要用;第二步要看能不能用,更年期激素治療有一套非常嚴格、規范的診治流程,需要做全面仔細的檢查并做激素安全評估;第三步是如果能用,如何用。具體原則如下:
1.根據治療指征使用激素。首先要符合激素使用適應證(已確診患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者;近期內發生靜脈和急性動脈血栓栓塞事件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禁用)。其次要掌握開始用藥的時間,一出現更年期癥狀便立即使用激素更為安全,超過70歲就不作為首選方法。
2.根據需求和問題選擇治療方案。同樣是更年期癥狀,不同的身體癥狀、嚴重程度、表現形式、問題來源的女性,所需要的治療方案不一樣。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量身定做適合的治療方案。
3.根據合并的其他疾病選擇治療方法。如存在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血脂異常等心血管風險的患者,建議采用經皮膚吸收的激素。
4.個體化考慮使用激素的期限。激素治療中根據反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更年期出現的各種癥狀是病嗎?為何這個正常的生理階段需要去醫院就診?
阮祥燕:不能單純說更年期的各類癥狀就是一種病,更年期絕經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但會導致一些病理性的結果,影響女性生活質量,也引起各種慢性病的發生,所以還是需要積極應對,采取相應治療。
●有些人更年期容易出現心悸、胸悶、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做檢查也沒發現大礙,這也是雌激素缺乏造成的嗎?
阮祥燕:上年紀以后,難免出現記憶力減退、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等情況,甚至發生老年癡呆。絕經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女性失去了天然的保護,會導致這些疾病的進程會加速。如果能及早補充雌激素,這些問題都可以延緩發生。
●女性雌激素分泌的減少從何時開始?什么時候應該補充雌激素?
阮祥燕:更年期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是波動的,有時高有時低。真正的減少應該出現在絕經后,這時才真正的需要補充雌激素。但人在更年期如果出現月經不調,即便還沒有絕經,也需要治療,這時可能不缺雌激素,而是缺孕激素,需要通過孕激素治療。
●乳腺增生、結節及子宮肌瘤等疾病在女性中很常見,這些情況下還能補充雌激素嗎?補充后是否會刺激結節及肌瘤進一步加重?
阮祥燕:乳腺增生和結節并不屬于雌激素的使用禁忌證。但為了安全起見,在采取雌激素療法前,必須先對患者做嚴格篩查,排除癌變的情況。
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是婦科常見病,大約30%~40%的女性都有子宮肌瘤,但它也并不是激素治療的禁忌證。需要注意肌瘤的大小,如果肌瘤較大(大于5厘米),應該先處理肌瘤,再進行激素療法。我的團隊發表過一篇關于激素治療對絕經后女性子宮肌瘤影響的臨床研究,經過3年中等劑量的激素治療,未發現子宮肌瘤的增長。
●雌激素是藥物嗎?長期服用對身體會有副作用嗎?
阮祥燕:雌激素長期應用時,要求每年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看究竟是風險更大還是獲益更大。雌激素療法的風險就在于增加患子宮內膜癌或乳腺癌的可能。但現在研究及臨床經驗已證明,如果是在正規醫院、專業醫生的操作下,正確應用雌激素療法的安全性很高。要盡量選擇天然激素(包括雌、孕激素),這樣便不會增加癌變風險。我們最近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對動物單純應用黃體酮(由卵巢分泌的一種天然孕激素)甚至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風險。英國的《鏡報》也有報道,對女性單純應用天然黃體酮,每年可以減少數千例的乳腺癌死亡。
●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標準值是什么?通過藥物等途徑補充雌激素是否容易過量損害身體?
阮祥燕: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會隨著生理周期的變化而改變。一般說來,女性月經前幾天,體內雌激素(雌二醇)的水平一般為50~70皮克/毫升,隨著卵泡的發育和成熟會上升到最高值300~500皮克/毫升。之后會逐漸下降,在黃體期時,雌激素的水平為100皮克/毫升。女性進入更年期絕經后,自然狀態下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會小于20皮克/毫升,無法維持生理需要量。通過藥物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雌激素的補充治療,一般情況下,會讓患者體內的雌激素處于50~70皮克/毫升左右,是正常生理水平,遠遠小于最高值,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補充雌激素,在飲食方面還有哪些可以注意的?
阮祥燕:患者飲食上要注意膳食均衡,在此基礎上可適當多吃些大豆,因為里面含有異黃酮,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對雌激素分泌不足有一定益處。但要注意的是,食物中攝取的“雌激素”非常有限,無法替代藥物的治療。并且,一味地吃過多大豆會造成營養不均衡,甚至會加重肝腎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