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園園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李興民
讓血管年輕的食物
文/李園園
受訪專家:中國企業家健康工程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 劉納

血管老,人就老。人體就像一棵大樹,血管如同根系,它們保持年輕,人才能永葆活力。
膳食纖維:控壓調脂 膳食纖維,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充足的膳食纖維可降低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健康成人每天應攝入膳食纖維25克,代表食物包括秋葵、豆角、金橘、蘋果、梨等果蔬,帶皮的大豆類(黃豆、青豆等)、雜豆類(扁豆、蠶豆、豌豆等)、全谷類(燕麥、大麥、小麥等)以及堅果類(大杏仁、核桃、花生等)都富含膳食纖維。
每天25克膳食纖維其實不難達標 例如,吃100克粗糧加200克細糧,大約得到6克膳食纖維,500克蔬菜約含10克,250克水果約有5克,再加50克大豆或其制品大概能獲取7克,加起來就能達到28克膳食纖維。如果牙口不好或有胃病,可每天沖服10~20克超細麥麩粉、菊粉等。
磷脂:防血管硬化 磷脂是脂蛋白的成分之一,而脂蛋白好比攜帶膽固醇的“小船”,可促進膽固醇合理轉運與代謝,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正常人每天攝入6~8克磷脂比較合適,可一次或分次攝取。如果為了保健需要,可適當增加至15~25克。磷脂在蛋黃、大豆中含量豐富。另外,瘦肉、動物肝臟、葵花籽、亞麻籽、芝麻籽中也比較多。
維生素C:抗氧化 維生素C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它能有效清除各種自由基和活性氧,可防止血管中脂質過氧化,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維C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新鮮果蔬,如蔬菜中的西蘭花、菜花、大白菜等,水果中的山楂、鮮棗、獼猴桃等,都是“維C大戶”,尤其是山楂、鮮棗、獼猴桃當屬前三甲。七八個鮮棗大概就能滿足每日維C的需要量。
鉀:天然降壓藥 高鉀膳食對于因鈉攝入太多而導致的高血壓有一定作用。鉀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來降低血壓,還能增加尿鈉的排泄,從而起到降壓作用,能降低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鉀的推薦攝入量是3500毫克/天,最好的補鉀來源有蔬菜,尤其是綠色葉菜、菌藻類和薯類,以及水果和豆類。每100克食物中含鉀高于800毫克的食物有口蘑、木耳、黃豆、紅豆、葡萄干、扇貝等。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雞肉滋味鮮美、肉質細嫩、富有營養,是人們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佳肴。不過,雞的種類繁多,不同品種在營養、風味、口感方面有些差別,烹飪上也各有講究。本期,我們特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總結出每種雞的最佳吃法。

李興民指出,人們常吃的雞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快大型”白羽肉雞,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快速長大的肉雞,不產蛋,一般籠養40多天就要屠宰;第二類是地方品種雞,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土雞、柴雞,生長周期相對較長,既下蛋又可食其肉,我國種類多達百種,比如深受大家喜愛的烏雞、三黃雞等;第三類是“淘汰”蛋雞,這類籠養蛋雞經過專門培育,產蛋量高達每年300枚左右,遠遠高于土雞每年100枚左右的產蛋量。不過,它們高效產蛋一年多后,產蛋量便會明顯下降,此時會被淘汰,屠宰賣肉。
肉雞口感細嫩,適合快炒
營養評價:在營養價值方面,總體來說,不同種類的雞差別不大,但如果仔細對比還是各有側重。據《中國食物成分表》,肉雞在脂肪、碳水化合物、總維生素A、鈣的含量上,高于土雞。全國各地的肉雞品種和飼料成分比較統一,因此營養成分較穩定。
風味口感:肉雞生長時間很短,肉質較嫩,但風味稍差。
挑選原則:生活中,想要區分、鑒別這三類雞,有一定難度,但仍有跡可循。肉雞個大,雞胸、雞腿較為豐滿,屠宰時體重一般控制在2.5公斤左右,除去羽毛和內臟后,大概還剩75%的體重,約為1.9公斤。如果體重太輕,不夠豐滿,可能不是肉雞。
最佳吃法:肉雞肉質細嫩,適合急火快炒等加熱時間較短的烹飪方式,以保證口感,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宮保雞丁就是典型例子。做宮保雞丁需要掌握“4689”法則,即雞丁炒到4成熟時放青椒、紅椒,6成熟時倒入早已備好的料汁(調料不宜一樣一樣往鍋里加,否則拖延烹飪時間),炒制8成熟時出鍋,倒入盤中即9成熟,還有1成余溫,就10成熟了。如此快炒,雞丁的口感才不會發硬。另外,肉雞脂肪含量較高,還適合電烤,烤出雞油,香氣四溢,外焦里嫩。市場上,肉雞還常被制作成冷凍肉串,油炸、微波加熱后食用,方便美味。
土雞風味更好,適合燉煮
營養評價:土雞在蛋白質、尼克酸、磷、鉀、鎂、鐵、硒的含量上,高于肉雞。不過,不同品種、產地、喂養方式(自然采食或喂養飼料)的土雞在營養成分上差別較大,再加上屠宰年齡不同,因此人們真正吃進肚子的土雞,其營養特點究竟如何,千差萬別,不太好說。
風味口感:土雞生長時間較長,在與肉雞同樣的烹飪時間和溫度下,肉質相對較老,但風味更好。不過,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土雞養得不好,沒有多少脂肪就可能沒有味道優勢。
挑選原則:各地不同品種的土雞各具特點,差別很大,非常容易區別。比如烏雞的特點是烏皮烏骨,三黃雞爪黃、喙黃、毛黃。
最佳吃法:由于肉質較老,土雞非常適合燉、煮等烹飪時間較長的做法,以便改善口感。從古至今,國人善于烹飪雞湯滋補身體。食用烏雞時,推薦一款“四色雞湯”給大家,食材包括烏雞500克、枸杞15~20克、百合30克、黃芪10~20克,燉爛即成,喝湯吃肉。中醫認為,烏雞溫中益氣,枸杞溫和補腎,百合滋陰潤肺,黃芪益氣滋陰,四色雞湯可暖身補虛,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疲勞乏力、手腳冰冷、總是怕冷的人食用。不過,不是所有土雞都要燉煮。以色澤亮黃的三黃雞為例,白斬也是不錯的吃法。
蛋雞小而肉老,適合熏鹵
營養評價:蛋雞的營養成分在《中國食物成分表》中并未明確體現,但考慮生長周期和土雞類似,時間相對較長,營養成分應該不會差距太大。
風味口感:蛋雞的生長周期能達500天左右,是肉雞的10倍以上,口感較老,但風味更好。
挑選原則:蛋雞由于大量產蛋、消耗營養的原因,身子長得小些,屠宰時體重頂多2公斤左右,去掉羽毛和內臟后,看起來會比肉雞小不少。
最佳吃法:烹飪方法和土雞類似,適合慢慢燉煮。另外,蛋雞比較適合中式吃法,比如鹵雞、熏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