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君燕
文/吳雨婷 馬志強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 蒲昭和
葉天士燒掉藥方
文/張君燕

葉天士是清代著名的醫學家。12歲隨父學醫,父親去世后,就開始行醫應診。他不僅博覽群書,還善學習他人所長。遇到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愿意拜之為師,從12歲到18歲,他先后拜過17位名師。
師門深廣再加上“神悟絕人”,葉天士很快成為當地的名醫。面對其他行醫者的請教時,仁心的葉天士也毫不保留的相授。不過,葉天士有一個習慣:每次病人痊愈后,他都會把之前開的藥方燒掉。對此,他的兒子葉龍章很不解,保留藥方既是對自己高明醫術的記錄,也方便后人查閱參考。于是,葉龍章后來便悄悄地把這些藥方保留了下來。
一次,一名對葉天士佩服不已的外地行醫者離開時,很想要一些葉天士的藥方。得知葉龍章保留有藥方時,他開出了高價。就在他們私下交易時,得到消息的葉天士匆忙趕到,一把奪過藥方,手一揚,扔到了火盆里。
眼看著精心收藏的藥方被燒,即將到手的巨款白白溜走,葉龍章一時氣急,脫口而出:“為什么要燒掉藥方,難道是對自己醫術不自信,怕別人看出紕漏?”葉天士冷靜地說:“不,恰恰是怕別人看不出紕漏。名氣可能會讓人迷信藥方,但藥方是死的,人的病癥卻是千變萬化的,稍有一點出入,救人之藥則會變成殺人之器。所以,藥方絕對不能留。這是對他人生命的負責!”
葉天士在世80年,臨終前仍警戒他的兒子們:“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后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边@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同時也顯示出他在醫學乃至人生的追求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
文/吳雨婷馬志強
“瑤醫”是我國民族醫學的一部分,用藥及治療有鮮明的本地特色及民族特色,也有許多特色外治療法,“燒刺療法”就是其中一種。
燒刺療法在瑤族民間使用非常常見,醫生常將細竹棍直接用火點燃,熄滅火焰快速點刺有關穴位。由于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療效快,很容易被患者接受。
“木棍頭部的火星仍有很高的溫度,準確地刺激經絡和穴位,能夠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從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甘肅省中醫院外治科主任金富坤介紹說。
燒刺療法的取穴方法與傳統中醫取穴方法類似,通過刺激不同穴位,可以對頸肩腰腿痛、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痛癥的治療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對于女性的乳腺增生、痛經等也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瑤醫燒刺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治療方式,燒刺所用的材料也不僅局限于竹棍,過去瑤醫多就地取材,木棍、瓦片都能使用,只要能刺激穴位、經絡以引起全身調節即可。 “現在燒刺療法引入醫院之后基本都是使用植物地上根莖,一般直徑2~2.5毫米左右,與皮膚接觸面際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患者也容易接受。”金富坤主任解釋說。
使用木棍灼燒時必須熄滅火焰只留下可見的明火,迅速點刺穴位,否則易導致燒傷。偶有輕度灼傷發泡、產生小瘢痕,屬正?,F象。因此,燒刺前需清潔皮膚,如果有輕度灼傷,用碘伏消毒即可。
盡管燒刺療法的灼燒面僅在3毫米之內,金富坤主任還是建議瘢痕體質的患者不要采用這種方法。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

眼圈發黑(俗稱“熊貓眼”)與熬夜傷肝引起肝腎虛有關。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肝有貯存、調攝血液的功能。長期熬夜會影響“肝藏血”,讓“有毒”血液排不掉,新血生成不足,結果就會引起眼圈黑、目干澀、疲倦、頭暈、肢麻、失眠等現象。
艾(葉)又稱香艾、陳艾,性味苦,性溫,歸肝、脾、腎經,主要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痛等功效。艾葉可內服,外用更多,其性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多用于治療氣血瘀滯、痰飲積聚,以及哮喘逆氣、骨蒸、癱瘓等病證。熱湯泡腳本身就有防病保健作用,雙腳經絡豐富,穴位甚多,足部經穴與全身各臟腑都密切相連。用艾湯泡腳,艾之溫性借水之熱氣,更有助“藥性”循經脈而行,起到清除體內虛火、祛寒逐濕及溫散瘀阻之作用。本法既治肝腎虛引起的反復口腔潰瘍、咽喉痛、牙周炎等疾,對熬夜所致的眼周微血管血流不暢或色素沉著,也有一定消散作用。另外,艾葉泡腳還有助治療失眠、慢性疲勞、風寒感冒初期、寒濕關節痛、慢性咳喘等病。
用法及禁忌:艾葉30~50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后約1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待水溫合適即可泡腳(水溫下降可加熱水),睡前1小時泡為好,1次20~30分鐘。泡腳時要忌食寒涼食物。過饑過飽、心臟病、風熱感冒者,當慎用上法。
天津副主任中藥師 韓冰
石榴花又名榴花、酸石榴花,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性溫味酸澀,具有澀腸止瀉、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鼻衄、吐血、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創傷出血、中耳炎、燒燙傷等癥。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臨床治療鼻衄不止,可取石榴花與黃蜀葵花共研為末,每次取6克,水煎不拘時服;治肺癰,可與牛膝、銀花藤、百部、白芨、冰糖配伍,水煎服;治牙痛,可取石榴花水煎代茶飲。
外用可治療金瘡刀斧傷,取石榴花、石灰共搗為末,敷于患處;治鼻血,可取石榴花適量,研為細末,用紙管或塑料管吹入鼻孔內;治中耳炎,可取石榴花適量,瓦上焙干后加冰片少許,研為極細末,吹入耳內。
石榴花還可用于食療,用石榴花烹制的糖醋排骨可改善婦女月經不調。準備排骨250克,洗凈切塊后,用胡椒粉、醬油、白糖腌漬30分鐘,然后蘸面粉入油中炸至金黃色,加糖、醋、醬油少許繼續翻炒,快熟時加入洗凈的石榴花10朵,再翻炒至花軟即可裝盤食用。

此外,石榴的果、皮、葉、根均可入藥。石榴含有較多的鞣質,有收斂殺菌效果,可治療腹瀉、痢疾,還可開胃、助消化;石榴皮含有“石榴根皮堿”,能澀腸、止血、驅蟲,與明礬同用水煎后坐浴,可治療脫肛;石榴嫩葉能健胃理腸、消食積、助消化,外用可治跌打損傷,水煎液外洗可治痘風瘡及風癩;石榴根皮有殺蟲、澀腸、止帶的功效,可用于治療久瀉、久痢、赤白帶下等癥,還可驅除絳蟲和蛔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