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華晚年著作《國史憶述》 《國史續述》,是研究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史的重要資料。他在序言里坦承,“由于種種原因,有些事、有些話仍然是不能講的,有的甚至要湮沒在遺忘河里。”盡管如此,他的回憶仍非常有價值。
80多歲,他仍多次調研石油化工企業,關心技術發展、能源利用和節能減排等問題。《中國新聞周刊》曾在2012年采訪過陳錦華。83歲的他思路清晰,對中外典籍能信手拈來。
“國家體改委機構撤銷,人員沒有留住,有些重要改革也沒有繼續深化下去。體改委消亡有點兒過早了,中國還不到這一步。前兩年,曾有人對我講,建議恢復體改委。我說現在談不上了,已經到了這一步,怎么恢復啊?!”——在接受記者馬國川訪談時,他談到對過早撤銷國家體改委的遺憾。
“改革工作很難,現在面臨的形勢是,‘左不得,右不得,急不得,慢不得。”
1993年,中國經歷了最觸目驚心的通貨膨脹,國家計委是應對經濟過熱,進行宏觀調控的核心部門。剛上任的計委主任陳錦華帶著6號文件,四處奔走推行調控政令,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價格機制改革上,最終實現了經濟“軟著陸”。
體改委主任:“一生中面臨困難最大的一段歲月”
1990年,中國改革面臨著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刻。身為中石化掌門人的陳錦華臨危受命,成為第一個打破國家體改委主任任命慣例的人———這個部門之前“主任”之職一直由國務院總理兼任。他執掌體改委的兩年半里,人們印象中的“清議機關”推出了包括股份制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等重要舉措。
1980年冬天寶鋼工程“下馬”,作為上海市分管寶鋼工作的市委副書記,陳錦華沒有放棄。他以個人名義上書高層,在再次論證下,寶鋼續建成為了現實。在寶鋼進入正常建設軌道之后,陳錦華再次打造了一個掌握著中國經濟命脈的超大型企業——中石化集團。
陳錦華同志的兩部著作,反映的是他在非常關鍵的時代、非常關鍵的崗位上做的許多關鍵的事,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我們這一代人深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教育并親身實踐,總有一種‘窮年憂黎元的情結,即使在離休以后,依然懷有韓愈那種‘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勁頭。”
7月2日晚傳來消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錦華因病逝世,享年87歲。從分管寶鋼到執掌中石化,從體改委到國家計委,陳錦華是中國的改革不可或缺的親歷者和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