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有多年抑郁癥病史,一直在服藥。不知何故,最近她整天懶洋洋的,什么事都不想干,既不關心一日三餐,也不打理自身衛生。復診時醫生重新做了檢查,說是老年癡呆。請問奶奶服抗抑郁藥,為何卻引發了老年癡呆?
廣西 張楊
張楊讀者:
老年抑郁是指60歲以上的抑郁癥患者,其癥狀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對生活沒有興趣,對自己、家庭、社會持消極態度;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遇到挫折易悲觀失望,歸咎于自己無能,有嚴重的內疚與自責;情緒上易不耐煩,敏感多疑、易怒;常伴有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易疲勞,嚴重甚至有自殺傾向。
老年癡呆早期類似神經衰弱,如頭痛、頭昏、失眠、耳鳴。接著出現較明顯的精神癥狀:一是記憶力減退,尤其是對新近發生的事情更難回憶,而對二三十年前的事卻能清楚回憶。二是情緒不穩定,易激動和傷感,往往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發脾氣或欣喜忘形。隨著病情發展,記憶力愈來愈差,到后期則智力全面減退,生活不能自理;或終日僵臥不起,不食不言;或外出亂跑,不識歸途。
雖然老年抑郁癥服藥療效不佳的原因有服藥不規范、長期存在持續的社會心理因素等,但近年來研究揭示了老年抑郁和老年癡呆之間的相關性,兩者共患的概率很高。在早期診斷為抑郁癥的患者中,有相當部分人合并老年癡呆。而老年癡呆也可表現出抑郁、焦慮、易激等情緒問題,即使服用抗抑郁藥效果往往也不佳,病情不可能得到徹底改善。
因此,當抑郁癥患者服抗抑郁藥效果不好,而患者年齡又處于老年期,則要警惕同時患有老年癡呆的可能,應及時帶他們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給出進一步的診療建議,包括使用認知藥、心理干預等措施。若一味地按抑郁癥方法處理,有可能錯過疾病早期干預時期,加重病情,增加照料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