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山
朱先生兩年前退休,被兒子從老家接到城里。每天兒子上班后他就一人在家,因為患有幾種慢性疾病,所以他堅信“靜養”是恢復健康的主要方式。在老家時還經常和鄰居打乒乓球,進城后由于所住的小區沒有場地,于是,他幾乎每天都在家里的沙發上坐著,盡管坐得周身麻木、四肢酸痛,也不愿到樓下活動活動,或到戶外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上個月,朱先生感到自己心情越來越不好,時常跟家人發脾氣,而且氣管炎也加重了,于是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診斷他為中度抑郁癥。
由于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大都有“活得太累”的感受,不少人都希望把節奏放慢,這也成了許多老年人追求的一種養生模式。
其實,過于清靜的氛圍容易加重老人晚年生活的孤寂,而經常處于“靜態”的老者更不利于養生健身。慢性病患者的絕對“靜養”,容易減緩新陳代謝的動勢,削弱內臟器官的運轉功能,不利于機體康復。老年人選擇“清靜”也不意味著終日生活在極度安靜的環境里,因為,失去了摯愛親朋的交流,聽不到富有生活氣息的聲音,遠離大自然的聲響,時間一長容易讓人變得情緒急躁、性格孤僻,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反而會使健康每況愈下,各類疾病纏身。
為此,醫生提醒老年人,如果感到自己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大腦效能下降,應該及時到醫院做一些檢查,若發現問題,可及時治療。
(章琛整理)
(編輯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