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上海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需要創新理論引領
文/本刊評論員

近期,上海房地產市場又一次進入了調整期,隨著住房市場交易旺盛,土地市場暫停拍賣,樓市調控氛圍日益濃厚,促使人們的市場預期又出現變數。從客觀角度來說,上海作為中國的特大城市,有現實的和潛在的大量住房需求,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非常明顯,房地產市場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會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從深層次方面來說,房地產理論創新還沒有趕上實踐的步伐,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如何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研究不深,以致在一段時間里,對市場的變化應付滯后。
自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房地產業發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實踐經驗包括: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分離;住房是商品,它更是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建立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市場供應體系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為主、以普通商品房為主,住房保障體系以“四位一體”為架構;研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系統配套、科學有效、穩定可預期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體系;城市房地產發展必須牢牢守住土地、人口、環境、安全這四條底線;等等。它們為房地產業理論發展和創新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有的在實際操作中成效顯著,有的尚未制定操作的方案,原因是理論得不到創新,實踐也難有根本性突破。正如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所說:“社會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同時也有不少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p>
上海房地產市場近期調控的目標是,確保住房市場短期內平穩回落、避免劇烈調整,確保住房市場長期可持續穩健發展。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演變,對此,上海的制度設計需要依靠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并駕齊驅,既要堅持理論創新,以提出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為目標,又要用發展的理論指導發展的實踐。上海房地產研究的原創性、時代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出新范式,表達原有范疇不能夠表達的學術內容;二是提出新論題,對尚未有人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對潛在問題提前作出學術性判斷;三是提出新方法,對已有方法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提出新方法加以解決。
理論與實踐研究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一般而言,房地產理論屬于政治經濟學范疇,其研究的核心內容是財富及其生產的社會形式與社會關系,房地產理論研究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既需要總結房地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概括出其中的成功要素和內在邏輯,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又要兼顧當前的現實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去發現、研究并化解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當然,理論和實踐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的是需要“冷坐十年板凳”、“十年磨一劍”。因此,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執著堅守,積跬步以至千里,因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條規律是創新,提出一種學說是創新,闡明一個道理是創新,創造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