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明
華人海外購房熱潮遭遇了寒流
文/周明
據《萬國置地全球房產投資白皮書》數據,2015年美澳加英四國城市的房價漲幅和租金收益率分別為:美國房價上升4.9%,平均租金收益率為9.1%;澳大利亞房價上漲11.1%,綜合租金收益率為3.4%;加拿大房價上漲7.2%,綜合租金收益率為2.4%;英國房價漲幅為5.6%,平均月租金漲幅4.9%。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這些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從復蘇到火爆,與海外人士(其中華人占大部分)在當地投資購房有很大的關聯。
中國投資者熱衷于海外購房,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國內熱點城市嚴厲的住房限購政策遏制了個人投資行為;二是國內股市低迷、實體經濟疲軟、投資渠道狹窄,社會閑資缺少投資方向;三是出于合理配置資產、教育投資、移民投資等考慮,國際大都市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成為國內投資者海外置業的首選。蜂擁而至的海外人士在當地購房,拉動了房價快速上漲,也觸發了當地人的不滿情緒,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紛紛出臺針對海外人士購房的調控政策。
2015年12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開始實施包括增加申請費、上調稅費等在內的新的海外人士購房政策。2016年7月1日,維多利亞州政府開始對海外人士購房額外征收7%的印花稅和1.5%的土地稅。在2015年12月1日前,海外人士購房沒有申請費,且可先購房,后向FIRB(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批委員會)申請。2015年12月1日后,海外人士購房必須先向FIRB申請,獲批準后再購房,并須繳納申請費,海外人士購買房產在100萬澳元以下的,繳納5000澳元的申請費,100萬至200萬澳元的,繳納1萬澳元的申請費,200萬澳元以上的,房價每提高100萬澳元,須再額外增加1萬澳元的申請費。相關稅費也繼續上漲,自2015年7月1日起,在澳洲購房的海外人士需額外繳納3%的印花稅;2016年1月1日起,海外人士購房每年需額外繳納0.5%的土地稅。

無獨有偶,7月25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BC)省政府宣布,從8月2日起對大溫哥華地區的海外買家額外征收15%的房產交易稅。根據新稅制,海外買家購買一棟價值200萬加元的房產,需要繳納30萬加元的交易稅。在此之前,海外買家與本地買家一樣,購買20萬加元以內的房產繳稅1%,20萬到200萬加元之間的房產繳稅2%,超出200萬加元的部分要繳稅3%,而80萬加元以上的新屋則征收3%的房屋交易稅。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兩個移民國家政府,紛紛出臺針對海外人士購房的新政,其目的在于穩定房價,保護本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供應,從而遏制海外購房者的炒房行為。預計其他熱點國家也會有仿效之策出臺,這無疑將影響華人在海外的投資,華人海外購房熱潮遭遇了寒流。
對此,筆者有幾點想法:
一是海外投資環境雖然比較穩定,但也不能忽視地方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國外不斷出臺的房地產新政將成為海外投資不可預計因素,影響投資回報,因此,海外投資者,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二是海外造房、賣房、買房的產業鏈中,華人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基本上是華人開發建造華人的房產銷售給華人,或是華人買下二手房產,等房價上漲后再轉賣給華人,一旦某個環節斷了鏈,將會影響整條產業鏈的運行。所以,海外房產投資不僅要面向華人的購房需求,更要融入當地市場,滿足當地人的住房需求。
三是隨著國人財富水平的提升,就像過去的日本人、中東人一樣,致富的華人在海外成了財神爺,必然引起當地不法分子的注意。近年來,海外針對華人的搶劫謀殺案屢見不鮮。因此,華人在海外投資的安全性即金融安全和人身安全,都是值得關注的。
四是應拓寬國內的投資渠道,政府有關機構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讓社會閑資安全地留在國內,并能保值增值,同時發展教育事業,改善工作生活環境,真正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作者單位:上海市房產經濟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