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0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項目經歷重大改革近年來,解放軍空軍取得長足進步,部署了一批第三代、第四代甚至第五代隱形飛機。從數量上看,解放軍空軍仍屬世界規模最大的空軍之一。解放軍空軍還想要打造其所稱的“戰略空軍”,以便在遠離中國大陸的地區投射力量和影響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對于中國空軍飛行員的訓練,不久前外界仍知之甚少。在有關解放軍戰斗機飛行員訓練的報告中,我們發現解放軍空軍開始對飛行員訓練項目進行重大改革,目的是糾正戰斗機飛行員能力方面根深蒂固的缺陷。其實,解放軍空軍十分清楚其在作戰技能方面的不足,并設法訓練能夠在與像美軍這樣實力接近的對手作戰時“打贏”的飛行員。
改革的核心是在解放軍所稱的“實戰環境”之下訓練飛行員。對“實戰環境”的強調,表現在模仿或模擬實戰,在日常訓練中加入夜間作戰元素、復雜的電磁環境、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多兵種聯合訓練。解放軍未經實戰已有時日,這更突顯盡最大可能構建接近于技術復雜的戰場條件的訓練體制的重要性。
解放軍空軍飛行員在夏季“對抗演練”的日益激烈且多方位的技能競賽中磨煉作戰本領。這些演練將飛行員的例行訓練科目和技能進行整合且應用于競爭性環境,并依據飛行員在該環境中的表現和作戰技能打分。
最后,現在日常訓練和演習期間使用了實時視頻傳輸,作為評估飛行員表現的工具。以前,中國多數飛行員沒有飛行數據記錄儀,現在它成為評估飛行員表現的一種客觀手段。▲
(作者萊爾·J·莫里斯、埃里克·赫金博瑟姆,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