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
“寶寶、貝貝,你倆在哪里呀?快回來吧!”自從伴隨自己多年的兩條寵物犬寶寶和貝貝在小區門口走失后,劉爺爺和他的老伴兩人便終日茶不思、飯不香,一臉的擔憂,情緒低落,有時還會莫名的焦慮、緊張、失眠。他們不僅發瘋似的到處張貼“尋狗啟事”,許諾重金報答好心人;還和往常一樣,一日三餐給這兩個“寶貝孫子”精心準備飯菜,即使是深夜,劉爺爺也會每隔一兩個小時就開一次門,看看走失的寶寶、貝貝是否回來了。原來,劉爺爺和老伴兩人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家人擔心兩老思念寂寞孤單,便為老人買了一對寵物狗,養了許多年,老人與狗的感情很深。

“寵物依賴”屬精神障礙
盡管飼養寵物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如果對寵物的關切和依賴超過了正常范圍,那就可能形成了疾病狀態。比如案例中的劉爺爺和老伴兩人,因為寵物走失而陷入茶飯不思的狀態,甚至因此焦慮、抑郁、失眠,顯然已經超出了一般人與寵物的親密程度,呈現出“寵物依賴癥”的傾向。
焦慮抑郁屬創傷性應急反應
案例中的劉爺爺夫婦倆由于對愛犬情感上的過度依戀,所以在痛失愛犬時,他們難接受事實,導致情感上突然受創而出現了創傷性應急反應。一般來講,創傷性應急障礙持續一段時間后會自愈,但是如果沒有很好地疏導和干預,可能導致老年抑郁癥的發生,比如出現失眠、焦慮、坐立不安、抑郁狀態。
當發生意外事件的時候,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非常重要,適時的陪伴和精神的撫慰可以幫助患者平復情緒。同時要讓患者與突發事件的線索完全隔離,比如換一個環境,或者外出旅游,參與到其他社會活動中避免創傷事件的再體驗。家人也要注意調動家庭成員的參與度,形成良好、開放、互動的交往環境,主動承擔家庭情感交流的責任,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一旦發生情緒變化、失眠,或是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且持續時間較長,要及時就診,在專業神志病醫師(西醫:醫學心理科)的幫助下進行規范化的綜合治療,包括心理疏導、認知療法、藥物控制等。
走出家門,空巢不空“心”
當代老年人已經從“生理需求、溫飽需求”升級到現在的“社交、感情、自尊、自我實現”等更高一級的需求,這些需求里,社交和感情需求是老年人最急需的。老年人要做到空巢不空“心”,主動走出家門,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更廣泛的興趣,多與同齡人交流。在此基礎上,老年人或許還可以將對于子女的“小愛”升華為對他人的“大愛”,在社區、公益機構里擔任一份義工工作,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另外,老年人還需要明白,寵物的壽命一般都比人類短很多,比如狗的壽命通常只有十幾年,像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樣,擁有它,就難免有失去的時候。子女可以將狗的壽命折算成人類的,以此提醒老人逐漸適應、接受、承認這一客觀情況,這樣可以平緩處理分離的焦慮。此外,可以在寵物進入年老多病時,再養一只。這樣當離別的時刻到來時,新來的伴侶動物可以帶給老年人一些安慰,有利于老年人盡快走出哀傷,以積極、正向的心態平靜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