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學分制下港口物流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何偉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在學分制視角下,如何制定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以港口物流專業群為例,根據港口物流產業鏈企業就業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打破原有基層教學組織,構建了學分制下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學分互認體系,分析了港口物流專業群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并提出了實施保障措施,把成才權交給學生,培養企業真正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最后以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了學分制視角下港口物流專業群建設的成效。
港口物流;專業群;學分制;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設置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載體和途徑,是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紐帶,而專業群的設置依賴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也是地方性高職院校靈活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關鍵環節。如何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優質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如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特長,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如何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這些已成為港口物流專業群迫切解決的問題,學分制為港口物流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一條道路。
2.1 港口物流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原則
根據港口物流產業鏈企業就業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設置了以港口業務管理專業為核心、物流管理、商務英語、國際航運業務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等專業為支撐,與區域經濟產業鏈相融合的港口物流專業群。
為了擴大學生學習選擇權,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化培養,在實施學分制的前提下,專業群各專業由原來的單獨招生改成更具有競爭優勢的大類招生(把原有專業分成兩大類即港口運輸方向和現代物流方向),在學院范圍內實施共同的專業基礎平臺教學和通識教育,待學生對專業群、專業有了進一步了解后開始選擇專業,再結合學生自己的興趣、特長、社會需求,進而有目的地選擇專業方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必選的核心課程包以外,提供大量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課程包(職業素養課程包、專業工作室課程包、專業方向課程包等),形成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2.2 學分制下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是專業群內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核心,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構建學分制下的專業群課程體系不僅要體現學分制改革的目標及優勢,更要強化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實現教學資源整合與共享。學分制視角下港口物流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是一方面需要整合教學資源,統一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大類招生;另一方面應在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框架下,構建專業群內各專業之間學分互認機制,允許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及輔修課程。
實行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度,根據人才需求結構,學分制下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分為三大類:一是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包(包括思政類、計算機基礎、語言類、體育類、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和專業平臺課程包(包括管理技能應用、經濟原理應用、營銷技能應用、海運經濟地理、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等);二是專業核心課程包和專業方向課程包,主要是各個專業的核心課程;三是拓展課程包,包括專業拓展課程選修包、素質拓展課程包、專業素養課程包?;诖耍以焊劭谖锪鲗I群按照“重基礎、寬口徑、多方向”的設置思路,構建了平臺課程共享、核心課程分立、拓展課程互選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港口物流專業群課程體系架構
2.3 學分互認體系構建
新時期的人才培養規格和手段是多樣化的,學生獲取學分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學分制視角下高職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也就是學分互認互換體制的構建以及快速有效、合理地認定所獲得的學分,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群間可以互認的學分比例達到44.5%。
港口物流專業群分析供應鏈所有環節的職業需求,根據各專業的主要特點,設置多個培養方向,進一步加大選擇性課程開出比例,建立了多樣化的學分互認互換制度,實行了多樣化的認定。(1)建立拓展選修課程的學分互認,轉專業學生學分互認,專業工作室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學分認定措施。(2)將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納入學分管理體系,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創業學生的自主創業項目可折算為學分可抵用頂崗實習和就業實習學分。(3)開設專升本專項選修課程,賦予考核合格的學生一定的學分,該部分學分可以與專業工作室學分互認,或者可以抵扣專業選修課學分,但最高不能超過8學分。如圖2所示。
2.4 港口物流專業群基層教學組織建設
港口物流專業群打破了原有的專業教學組織,以專業群建設、課程改革作為專業群教學團隊的目標,重構了各專業的課程體系,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各專業教師各自為政的現狀,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港口物流專業群以教學副院長為負責人,組建平臺課程教學團隊、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拓展課程教學團隊,如圖3所示。

圖2 港口物流專業群學分互認體系架構

圖3 港口物流專業群基層教學組織
2.5 保障措施
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從學年制到學分制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規劃到落實過程中涉及的問題既廣泛又復雜,牽涉到專業群內不同專業的溝通協調,從大類招生到專業分流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有效的管理行為和保障措施,進而解決由實施學分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1)建立完善專業分流機制,增加學生自主成才機會。大類招生的學生由于對專業群各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結構體系等內容缺乏足夠的認識,待到專業分流時部分學生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進而盲目選擇分流專業或者盲目選課,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專業分流機制,對學生的專業分流和課程選擇給予有效的指導。在新生入學時,由專業教師解析專業分流工作實習細則(包括專業分流時間、專業分流計劃數、具體實施辦法等),讓學生明白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分流前開展專業分流動員大會、專業始業教育、講座,讓學生了解各專業并接受學生的專業咨詢;開展專業知識學習能力預測,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專業。待學習一學期后,學生依據自己對專業的認知和接受能力,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學習能力,填報專業分流志愿。港口物流專業群專業分流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2)開設“課程超市”,實施個性化培養。“課程超市”主要是由除去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以及各專業核心課程外的平臺課程和拓展課程組成,通過專業課程共享、網絡課程建設、專業工作室等形式充實課程資源。課程超市的實施雖然受到專業布局、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影響,但是盡可能地擴大了選修課的比重。大類招生以及專業分流機制確保了學生在專業選擇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權,那么“課程超市”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主體個性。待學生專業分流后,除了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外,學生可以通過在“課程超市”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或專業拓展課程,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從而保障了學分制的落實。基于最大限度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的目的,改進“課程超市”課程的教學安排,實施平行開課和循環開課制度,滿足學生的學業要求。
(3)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學分制開放靈活的選課方式要求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予以及時指導和監控,為了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必須完善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評價機制。首先對于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待學生專業分流結束后,每位教師都應作為若干名學生的專業導師,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合理選課。二是提高教師的競爭意識。學分制的實施,使得課程班的教學質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顯得極其重要。提高學校育人質量,其中心點就是提高課程班的課堂教學質量。通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評價和選擇老師,從而促使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否則將在優勝劣汰中面臨“下崗”。
三是完善教師教學評價制度,調動教師投入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學校應該不斷完善教育教學和人事考核政策,把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與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任、工作考核等緊密結合起來,激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學生成績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能力考核整合貫通的動態管理制度。

圖4 港口物流專業群專業分流工作流程
基于學分制的港口物流專業群是在按專業招生基礎上,在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范圍內實施共同的專業基礎平臺教學和通識教育,允許學生在第一學期結束后變更專業。待學生對專業群、專業有了進一步了解后,再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社會需求,選擇專業方向,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意義:
(1)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2015級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把教育廳創新課題改革計劃作為主要的依據,在課程設置上針對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和專業培養方向指導進行融合,進行專業方向設計,并對學生指派專業導師,通過始業教育的宣講環節和專題輔導,協助學生設計職業生涯發展路線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必選的核心課程包以外,提供大量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課程包(職業素養包、專業工作室包、專業方向包等),形成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2)專業結構優化,教學資源共享。我院港口物流專業群以港口物流供應鏈為依據設立物流管理、港口業務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商務英語、國際航運業務管理5大專業,各專業雖然有各自明確的定位,但在實際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專業課程邊界不清、交叉、重疊的現象。以特色優勢專業帶動專業群建設的專業建設思路,有利于增強學院專業建設的系統性,使原來以單一專業為建設單元的分散建設,轉變為以專業群為建設單元的集約建設,促進專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港口物流專業群整體課程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學院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將各專業分散的師資、實驗實訓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擴大學生學習選擇權。學生在對各專業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選擇專業方向,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同時,專業群拓寬了培養口徑,使得學生前期可以在專業群內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后期自主選擇課程與學習進程,充滿選擇的過程和個性化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學生個性的養成和發展。
(4)提高教學質量。專業群培養模式把專業、專業方向、課程的選擇權交給了學生,相當于學院引入了競爭機制,使得各專業(或專業方向)面臨競爭壓力,甚至生存壓力,這種壓力將推動教師下企業(培訓進修)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主動參與到教學改革創新中去,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的的改革創新熱情一旦被激發,并轉化為持續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專業群發展,提升專業內涵,提高教學質量。
[1]董鴻安,翟東昌,吳柏祥.高職院校商貿類專業學分制改革的實踐與反思—以國際商貿系試行學分制改革試點為個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7):31-36.
[2]潘菊素,祝志勇.基于分類培養的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17-20.
[3]汪治.高職院校實施學分制的瓶頸分析與破解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5):16-18.
Study 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Port Logistics Specialty Group under Academic Credit System
He Wei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Zhejiang 316021, China)
In this paper, with the port logistics specialty group as the exampl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alent demand of the portlogistics chain enterprises, we restructure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original ground-level teaching practice, built the specialty group curricularsystem and academic credit interaction system under the academic credit system,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 level teachingorganization of the port logistics specialty group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ve measures. At the end, in the case of Zhejiang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we reviewe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ort logistics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the academiccredit system.
port logistics; specialty group; academic credit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552;G642
A
1005-152X(2016)09-0185-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9.039
2016-08-13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學分制視角下高職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港口物流專業群為例”(2015SCG277)
何偉(1984-),男,浙江諸暨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港航物流、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