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歡

2016年10月21日—25日,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將移至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近日,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會長王樹田、副會長顧平,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梁鵬程在媒體見面會上接受了采訪。
“良好體驗度”是一種尊重
本屆展會展出面積將達到17萬平米,并啟用會展中心的6個館,分別是H1至H3三個單層館;H4.1至H6.1三個雙層館的一層展館,且嚴格按照工藝分區布局。
王樹田在介紹本屆展會情況時說,“今年我們使用了新館,之所以把展館從浦東搬到國家會展中心,是鑒于這個時間段天氣比較舒適,觀眾也不會太過辛苦。另外,新展館的面積比較大,每個館的粗算面積達2.6萬平米,是普通展館的一倍,但它也有個好處,可以不用出館。紡機展自2008年,便開始按照工藝劃分,今年依然如此,還是很方便的。”
紡機展還有個特別之處是售票,因此網上預登記就顯得格外重要。觀眾在開展前如果在網上預登記,便可打印票證直接入場,減少了排隊時間,并且網上購票可以打折。據悉,現在國內觀眾的網登率已經超過30%,并有繼續上漲的趨勢。而在國外展會,網上登錄已是非常普遍。
對此,梁鵬程表示,“每屆展會的重點就是提升買家良好體驗度,展會人流量相當密集,展位的密集程度也非常高,提升觀眾體驗度,無論對買家還是參展商,都是一種尊重。因此我們在四個方向都設置了出入口,并且全部使用一層館,沒有使用二層館,觀眾都在地面,在一層增加出入通道,多設閘機入口,館與館之間也全部設入口,這在以往是沒有過的,對人流疏散有好處,可直接奔向想去的展區。”
目前,本屆紡機展已進入推廣階段。展會組委會派出工作人員參加了各種國內行業及協會活動,進行展會宣傳介紹,并派出工作人員前往土耳其、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通過拜訪當地產業集群、紡織企業、行業協會及參與展會等形式,完成路演與推廣工作。9月份,還將派人前往孟加拉進行走訪推廣與宣傳。
“紡機展一直以來人氣很旺,海外觀眾較多,今年的國際觀眾也不會少。我們周邊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他們也都有理由高興,因為我國現在勞動成本高,棉花價格高,很多時候,他們的紗賣到中國來,比我們的棉花還便宜,所以他們希望能上更好的設備,因此我認為國際觀眾不會少。”王樹田表示。
2016年,中國紡織工業將進入“十三五”新的發展時期,國家將在紡織行業大力推廣具備廣泛適用性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通過提升紡織機械的自動化水平來提升整個紡織工業的競爭力。節能減排與綠色環保技術裝備也成為紡織工業發展的新動力。
王樹田坦言,“這些年討論最多的還是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去,把紡織服裝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兩年紡織逐漸擺脫了這種狀況,機器設備效率提高、自動化水平提高,在展會上都會有所體現。此外,我們能夠展示的產品,都有一個推廣要素,如節能能提高多少,消耗能降低多少。紡織也是受環境制約的一個產業,特別是印染行業,包括化纖、制造,從裝備上來說,產業就對它有要求,因此,展會更多是圍繞市場需求來提供設備。現在行業面臨著全要素生產力的提高,主要還是針對技術和創新的提高。”
“知識產權保護”只有這個展有
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同樣在本屆紡機展得以體現。據悉,本屆展會還將專門設立知識產權辦公室,現場監督并處理有關知識產權糾紛。知識產權辦公室的進駐人員包括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展會主辦方邀請的法律顧問、法律專家和技術專家等。
此外,在展會開幕前,獲準參加本屆展覽會的海內外全體展商還需與主辦方簽署《知識產權保護承諾書》,承諾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相關法律,遵守國家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和知識產權辦公室的協調和處理意見,積極配合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處理程序。
“紡機展是按照工藝分布的,因此要真正實現同臺競技,中國紡織機械的快速發展和展會息息相關。過去,抄人家東西,悄悄就把錢賺了,現在就沒那么容易。產品都放在一起,不創新、抄襲別人產品,馬上就會有人來找你,展會對知識產權的管理是比較嚴格的。2012年和2014年兩屆展會,都有法院把違規展臺封掉,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事,也只有我們展會這樣做。同臺競技,需要全面素質的提高,也是整體的體現,包括企業文化、理念及展臺布置等。但我覺得我們的展商,在綜合素質上提高得很快。”王樹田說。
此外,本屆展會展品收集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副會長顧平介紹說,“目前,從展品的收集上來看,回饋的效果非常好,展品很多、亮點也很多。一些原來僅限于概念的,現在也都把產品做出來了。另外,展會一定要把觀眾和展商的需求對接好,近些年,個性化的需求一直在拓展,這也是吸引觀眾參觀的關鍵點。還有一大批民營中小企業,他們的產品也非常好、水平很高,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產業力量。”
由于機械類的展品,大多體積龐大,也給展會布置帶來很多困難。但王樹田認為,雖然紡機展的難度是普通展會的兩倍,但紡機展又是非常好看的,因為要求機器全開。“紡機展不同于別的展,一臺機器的細節之處和產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的現場感是其他展示沒辦法替代的。一臺機器后面,買方和賣方需要交流的太多,機器復雜,需要現場體驗觀察,因此對這個行業來說,展會現場交流非常重要。然而,對于紡機展來說,行業所涉及到的領域相對較多,投資規模完全不一樣,設備解決方案也很多,但卻是五花八門。又由于是傳統行業,因此很難出現顛覆性的技術,目前大多還是隨著趨勢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