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偉 李靜
(淮濱縣計生服務站 婦產科 河南 信陽 464400)
?
孕產婦重度子癇前期臨床發病特點與圍產結局的關系
呂亞偉李靜
(淮濱縣計生服務站 婦產科 河南 信陽 464400)
目的探討孕產婦重度子癇前期臨床發病特點與圍產結局的關系。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淮濱縣計生服務站收治的120例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根據患者發病情況分為早發突發型組(17例)、晚發突發型組(24例)、早發漸進型組(46例)、晚發漸進型組(33例),比較4組患者臨床發病類型、特點及圍產結局。結果早發突發型組、晚發突發型組患者嚴重并發癥發生率高于早發漸進型組和晚發漸進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晚發漸進型組患者發病孕周及終止妊娠孕周明顯晚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早發突發型組患者胎兒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臨床發病類型較多,晚發漸進型患者預后最佳,早發突發型患者預后最差。
孕產婦;重度子癇前期;臨床發病類型;特點;圍產結局
子癇前期是妊娠高血壓癥狀之一,為妊娠常見及嚴重并發癥,尤其重度子癇前期,圍產兒死亡率較高,對于晚期妊娠的重度子嫻前期孕婦,及時終止妊娠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手段,治療不及時將引起子癇發生,嚴重威脅母嬰安全。臨床治療中如何處理足月的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仍是產科醫生面臨的重要問題。本研究中探討孕產婦重度子癇前期臨床發病類型和特點與圍產結局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淮濱縣計生服務站收治的120例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所有孕產婦均自愿配合研究。根據患者發病情況分為早發突發型組17例、晚發突發型組24例、早發漸進型組46例和晚發漸進型組33例。早發突發型組年齡22~38歲,平均(29.4±6.7)歲;晚發突發型組年齡21~38歲,平均(29.2±6.8)歲;早發漸進型組年齡22~38歲,平均(29.4±6.9)歲;晚發漸進型組年齡22~39歲,平均(29.5±6.6)歲。4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血壓、尿蛋白檢測,每周檢測肝腎功能、血常規等,并進行1次超聲檢查;有嚴重并發癥者,病情穩定后,及時終止妊娠;無嚴重并發癥者,需根據實際情況擇期終止妊娠。孕周<34周者,需給予地塞米松治療,待胎兒肺成熟后終止妊娠[1]。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妊娠期嚴重并發癥(胎盤早剝、HELLP綜合征、心功能衰竭、肺水腫等)發生情況以及收縮壓、發病孕周、終止妊娠孕周及圍產結局。

2.1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早發突發型組、晚發突發型組、早發漸進型組和晚發漸進型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00.0(17/17)、100.0(17/17)、34.8%(16/46)和27.3%(9/33)。
早發突發型組、晚發突發型組患者嚴重并發癥發生率高于早發漸進型組和晚發漸進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收縮壓、發病孕周、終止妊娠孕周及圍產結局晚發漸進型組發病孕周及終止妊娠孕周明顯晚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早發突發型組胎兒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3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患者收縮壓、發病孕周、終止妊娠孕周及圍產結局比較
子癇前期是指孕婦在懷孕前血壓正常,而在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癥狀,其也稱為先兆子癇。子癇患者發病類型較多,臨床可根據發生時間分為早發型及晚發型,根據發病程度分為漸進型及突發型。目前統計結果顯示,80%患者屬于漸進型[3]。目前臨床對于子癇前期治療尚無有效方法,患者發現疾病后需終止妊娠[4]。本研究中,早發突發型組、晚發突發型組患者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均為100%,但兩組患者發病孕周及終止妊娠孕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早發突發型組患者胎兒死亡率高于晚發突發型組,說明發病孕周及終止妊娠孕周直接影響著妊娠結局。臨床發現早期子癇前期時,需盡可能在胎兒成熟后進行終止妊娠,增加終止妊娠孕周,以減少胎兒死亡率,改善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臨床發病類型較多,且晚發漸進型患者預后最佳,早發突發型患者預后最差,臨床需加強對孕產婦相關知識的教育,積極預防突發性子癇前期,以改善妊娠結局。
[1]楊春芳,蔣鳳英.重度子癇前期臨床發病特點及對圍產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2012,6(21):38.
[2]李愛玲,樂云,李曉珊,等.40例重度子癇前期圍產結局臨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21):222-222.
[3]劉艷云.重度子癇前期子癇對母嬰影響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169-170.
[4]覃秀珠,宋玉瓊.早期干預輕度子癇前期的圍產結局臨床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31(1):126-128.
R 714.2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31
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