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為了推動“杭州共識”的落地,中國政府也會一如既往的提倡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2016年9月3日,前來杭州參加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到訪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并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共同開啟“天貓國際——加拿大館”。
作為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G20杭州峰會最終形成了“杭州共識”。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孤立主義、排外、民粹主義等情緒上升的背景下,能夠形成這樣一個注重結構改革、注重協調行動、注重擴展經濟新邊界和包容性增長的共識,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次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形成共識不容易,轉化為落地的行動更不容易。正如與會的各界人士普遍談到的,這就需要政府和社會尤其是企業界形成合力,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的作用。這本身也是一個值得重視和付諸實踐的共識。
變革的柔性力量
為什么這么說?翻翻歷史我們就知道,不論一國還是世界,當社會矛盾和沖突積累到一定時刻,調整社會利益關系就變得迫在眉睫,所謂“有產者”往往就會成為問題的焦點。最激烈的變革形式,人們都熟悉,就是充滿暴力色彩的革命或者以廣泛動員出現的社會運動為基本特點的暴力色彩較低的社會運動。其次就是各種改革行動。比如美國大蕭條時出現的新政,開啟了美國的“大壓縮”(Great Compression),政府通過稅收、政府開支、社會福利,“壓縮”財富兩極分化,讓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能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繁榮,并培育了一個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這些改革行動雖然不如革命那么“暴力”,但博弈和斗爭過程其實也是非常激烈的,極大的考驗著政治家和社會的神經。
在經濟全球化的關鍵時刻,人們當然會期望能夠通過較為和平的變革行動走出一片新天地。各國政府如何“變法”,暫不在我們此次討論之列。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必須把發揮企業家精神也列入關鍵時刻的重要選項。無論是哪種方式的“變法”,都離不開企業家精神的強大支撐,這也是時代發展的一個重大變化。“杭州共識”,同樣也是如此。
在過往的討論中,人們已經把企業家和我們習慣稱之為老板、土豪和有錢人的那些群體區別開來。關鍵區別就在于有無企業家精神。并且,企業家精神與有錢多少并不畫等號,很多時候在廣大的普通人身上都會有強烈的企業家精神。我們還要注意到,哪怕是一個后來的富可敵國者,他身上企業家精神最為蓬勃的時候正是當年開始打拼的時候,正是企業家精神讓他取得了后來的成功。也許他成功后會用各種所謂“成功學”來解釋、美化甚至神話自己,但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當初他默默無聞之際,那種帶來巨大變革效應的企業家精神才是真正可貴的。
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為了推動“杭州共識”的落地,中國政府也會一如既往的提倡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原因如果從大的方面說,主要取決于兩點:
一個是中國現有對國際體系的基本看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這決定了,中國推動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變革,將是充滿軟性力量,注重共贏,以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等為主要形式。這種柔性的變革,不僅僅體現在首腦們共同辦公的會議桌上,更體現在包括企業家在內的社會力量的“日常”運作的細節之中。變革的理念的實現,也就需要企業家精神的發揮。企業家精神雖然被稱之為創造性的破壞,但這種“破壞”且不說本身帶有建設性,就其變革的溫和程度而言,也不是其他變革形式能比的。當然,這不包括那種竭澤而漁式的財富掠奪,這根本就不是企業家精神。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國內的改革和發展議程。對中國經濟來說,新常態下,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方式已不可持續。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化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改革的要義是,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協調發展。為此,中國政府積極推廣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力圖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要實現這個根本性轉變,同樣離不開企業家精神的“創造性破壞”。
金字塔底層的財富
除了上述宏觀層面的背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更體現在挖掘新的有效需求,擴展經濟的新邊界上。值得注意的是,G20峰會不僅關注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對新技術、新業態、新形態對社會的沖擊的一面,給予了高度關注。這也是政府和企業形成合力的一個生動體現:政府和企業雖有合力,大方向一致,但各有側重點,尤其是政府,必須更加留意和糾正新舊增長動能轉換之際,減少對社會的沖擊。

2016年9月3日,前來杭州參加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到訪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并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共同開啟“天貓國際——加拿大館”。
在G20工商峰會上,有嘉賓就提到,過去7年來貿易的增長只有2%到3%,而在此之前是7%的增速,短期措施并沒有真正解決長遠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強調自由貿易,但卻未能從精神高度(如不平等的問題)去考慮。在這樣的背景下,滋生出大量的民粹主義思潮,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如果沒有平等的分配和包容性體制性的安排,那么它的好處只能被少數人獲得。”
以互聯網為例。談新舊增長動能轉化,已經離不開互聯網這個關鍵的技術變革。這次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是中國的工商界最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一次。在B20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接受了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遞交的《2016年B20政策建議報告》。擔任B20各議題組主席、聯合主席的15名中國企業家中,人們看到了馬云和李彥宏的身影,中國“BAT”三巨頭中有兩位。
根據工商峰會透露的數字,中國有6000萬中小微企業,其中有將近1000萬的企業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創業和創新的。中國在2015年通過電子商務帶來的直接就業有1500多萬人,間接就業人數超過3000萬。此時,互聯網巨頭企業不僅是一個盈利性的經濟組織,更是一個社會基礎設施的準公共平臺。作為一個社會基礎設施運營商,其社會發展的最大功能其實就是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讓人們的創業和消費變得更加便捷有效。這是互聯網經濟的一個本質。
但這個本質和互聯網巨頭作為一個企業的所有作為并不能畫等號。不然也就無法解釋有的互聯網巨頭對于有益于社會的創新的扼殺行為,無法解釋本來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互聯網金融何以會出現那么多的非法集資和詐騙犯罪。發揚企業家精神,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社會基礎設施的功能,縮小而不是擴大一國之內和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并通過加大降低交易成本,為中小企業這個就業的最大穩定器提供強大平臺。
中小企業創造了G20國家50%的GDP,也創造了近3/4的就業機會。如何讓中小企業能夠深度參與全球貿易和價值鏈,是這次工商峰會討論的重點問題之一。在提交給習近平主席的政策建議報告中,有一塊很重要的內容是孵化跨境電子商務規則,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等方式,促進跨境電商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幫助中小企業乃至個人利用互聯網參與全球經濟。
危機會教會我們很多東西。正如互聯網經濟的本質以及幫助中小企業的實踐所昭示的,新舊增長動能轉換,不是人為培育幾個所謂的巨頭,而是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夠參與到經濟的增長中來,實現包容性發展。企業家精神的作用,正是通過創新,為之打造出在商業上可持續的模式。通過挖掘新的更豐富的有效需求,企業家也會為“金字塔底層的財富”的涌流打開“方便之門”。
管理學者C.K.普拉哈拉德在《金字塔底層的財富—在40多億窮人的市場中發覺商機并根除貧困》一書中,曾經提出了一個概念:“金字塔底層”(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BOP)。他認為,很多企業長期受到20/80商業原則的影響,從來都是嫌貧愛富,不會把窮人當成自己的客戶,仿佛占總人口80%的金字塔底層不存在商機。其實,從BOP發掘商機,不僅能從一個相對空白的新興市場中獲得豐厚利潤,同時又能幫助BOP真正擺脫貧困,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
中小企業在很多人比如大銀行眼里,興許也是“窮人”。但李克強總理曾經在一次視察的時候,專門向一位銀行負責人推薦看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的《錢商》。阿瑟·黑利花兩年時間深入銀行采訪得出一個結論,即銀行服務小微客戶能獲得更長久穩定的回報。
不僅普通人的命運會得到改變,企業家自身更是會獲得一次真正改變世界,讓自身價值得到最大發揮的機會,這可能是“杭州共識”所預示的一個新時代到來之際,真正的“時代精神”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