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世界呼喚那些接地氣、有行動力的政黨站出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去掉官僚化、去掉空談、去掉通過分化社會來實現政治操弄的做法,和中國共產黨一道,為打造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而不懈努力。
10月13日至15日,“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在重慶舉行,來自50個國家72個政黨和組織參加了對話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開幕式上發表了主旨講話。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是一個以政黨為主體和特色,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高端政治對話平臺,也是國內目前首個以中國共產黨名義與世界展開對話的多邊政黨論壇,創辦這個對話會,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之間,搭建一個促進相互了解、開展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中國和世界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對話會此前已于2014年和2015年舉辦了兩屆,主題分別是“中國改革:執政黨的角色”和“從嚴治黨:執政黨的使命”。今年的主題則是“全球經濟治理創新:政黨的主張和作為”。只從主題上就可以看出,此次對話會和不久前中國舉辦的近些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形成了銜接。和杭州峰會形成杭州共識類似,這次對話會也形成了重慶倡議。
對話會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重慶市委承辦。重慶,近幾年中國國內GDP增長速度的領跑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型樣本之一,又是包括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在內的中國重大戰略的交匯點,所有這些“標簽”也都和此次對話會的主題深度契合。
在全球經濟治理處于深度變革的關鍵時刻,這樣以政黨為主體的對話會,其意義不僅在于傳遞中國聲音和中國主張,和世界分享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經驗和治理理念,凝聚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共識,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和而不同”的平等對話中不斷關照自身,不斷校正一個執政黨在一個大變革時代的精準的行為坐標的過程。對話會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所發揮的政治引領作用,其帶來的重要啟示也值得深入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峰會上明確指出,世界經濟又走到了一個關鍵當口,經濟全球化出現了波折: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主要經濟體先后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率下降,給各國經濟社會帶來壓力,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
這一判斷在此次政黨對話會上得到了普遍的呼應。因為是以政黨為主體的對話,經濟變化的政治和社會后果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的民粹主義泛濫、恐怖主義擴散和保護主義抬頭現象,屢次被與會的政要和學者提及。
經濟的也是政治的。
英國前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前工黨領袖米利班德認為,過去,政治精英對于全球化中的贏家和輸家的區分過于忽視了,對于全球化帶來的嚴重分裂和分離,政治精英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批評民粹主義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難的是如何應對民粹主義背后的不滿情緒。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認為,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民粹主義正在利用人們對全球化的不滿和擔憂而生根壯大,全球化的成果并沒有公平和持久的分配給所有人,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甚至在一些主要的發達經濟體中,都受到失業、缺少發展和社會排斥的威脅。
阿爾巴尼亞爭取社會一體化社會運動黨主席團成員哈吉納斯托指出,經濟增長的每一個問題、現象或者危機,都和安全問題密切相關,在討論經濟發展的時候,也必須同時討論越來越急迫的安全問題。
意大利民主黨對外事務負責人夸塔貝萊進一步具體分析說,在全球化時代,經濟和技術的變化往往是超越國別層次的,會影響到公民的生活方式,很多方面會讓公民產生焦慮和恐慌情緒,擔心跟不上這些變化,同時人們對政黨普遍有一種無力感,往往認為這些發生的變化是超越政治之上的,是政治所無法解決的。
澳大利亞全球經濟會秘書長霍華德更直接斷言,西方社會已進入了一個“后政治”的新時期,有時候人們并不相信政治高層所展開的對話以及對話內容。
……
所有這些重要的觀點,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在討論全球經濟治理的時候,全球經濟增長議程是不斷在拓展的,不僅要關注國際經貿、投資等問題,還要關注民族宗教、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的挑戰。這不僅意味著在全球經濟治理的進程中,現有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突出,改革的訴求不斷上升,改革的力量不斷聚集,也意味著除了主權國家,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跨國企業、非政府組織等都會深度卷入全球經濟治理的進程中。在這個進程中,政黨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就成為突出的問題。
探討所有的創新和改革,背后都會有一個“元問題”。探討全球經濟治理創新背后的元問題就是,如何看待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的這一波經濟全球化進程。
一個現在非常流行的來自發達國家的觀點是,在經濟全球化中,主要的受益者是發達國家的1%的少數人和新興經濟體的中產階級,但在發達國家的中下層是受損的。在此次對話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對之進行了有根有據的反駁。
在林毅夫看來,發達國家的兩極分化不是全球化帶來的,發達國家的兩極分化首先是來自于所謂的金融創新,導致了華爾街金融家以1%的群體數量占有比重過高的財富。第二個是科技創新,硅谷的創新企業家在很短的時間內也創造了巨大財富。從全球化來說,實際上對發達國家的低收入群體是帶來了巨大好處的,因為在全球化過程中,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非常低,很多產品在過去是不敢想象能夠擁有的。并且實際上來看,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保持了比較高的就業率。因此,把發達國家出現的兩極分化歸罪于全球化,“我個人認為是看對了問題,找錯了原因,由此提出的治理方案,一定對低收入群體不好?!?
政黨尤其是執政黨如何有效地引導民眾對全球化的正確認識,如何有效疏導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社會情緒,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討論。
法國共產黨全國執委會協調員內格認為,應加強歐洲的一體化進程,其中的關鍵問題是拒絕金錢操縱下的權力使用,并且要擺脫似乎已經無所不能的金融市場的不良影響,抵抗它們對社會的反作用。德國社民黨副主席君貝爾認為,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不能簡單地說全球化是好還是壞,現在要做的就是描述什么是全球化,我們想要什么樣的全球化,這是政黨的任務。新西蘭工黨主席霍沃斯指出,如果經濟發展模式違背了政治意愿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預期目標的,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全球貿易的進展,既來自于相關國家促進貿易的措施得力,同時對于利益的分配推進的力度也是很大的,比如福利國家的出現。今天的政黨也要確保延續過去這種好的做法。
對中國而言,有與會的企業家代表就指出,現在的國際經濟和貿易體系存在很多重大缺陷,這個道理要講清楚。不過,另一層意思也要講清楚,否則容易引起誤解。這個意思就是,中國是現有國際經濟貿易體系的一個巨大受益者,中國加入WTO之后,是經濟發展最快的階段之一。
中國共產黨一直認為,發展仍是解決國內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這個思想也延續到了對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主張之中。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以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等新機制為例分析說,跟其他區域合作機制很大的不同就是發展導向,因為盡管現有的國際經濟和貿易體系有各種弊端,但最突出的問題是發展問題,不少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失去了發展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危機。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向全球提供一個新型的公共產品。
實際上,通過此前的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以及此次對話會,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向世界明確表明: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既有的全球經濟治理體制對于確保世界經濟宏觀形勢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其中的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中國共產黨主張進行漸進的改革,不搞大拆大建、一蹴而就、推倒重來,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現有的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是根據時代要求進行的創新和完善。
也就是說,對于前述“元問題”,政黨作為大多數國家廣泛存在的重要政治組織,不僅不能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缺位,反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要在凝聚共識、引導社會情緒、政策議程設置等方面發揮出自己的主導性和建設性作用。而中國共產黨對于全球經濟治理變革主張的第一要義正是,通過各種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各個國家的潛在經濟增長率,通過深化而不是排斥經濟全球化來推動各種社會政治問題的解決。
政黨政治是現代政治的主要運作方式,通過“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政黨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變得非常清晰了:
政黨是全球經濟治理方向的引領者。政黨背后是千千萬萬的民眾,政黨的責任就是要把分散的民眾的需求提升為理論和綱領,明確前進的方向和目標?;仡櫧F代以來的歷史就可以發現,每當社會發展的航船遭遇了風雨和迷霧,負責任有擔當的政黨總會站出來為人們導航。在經濟全球化的又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政黨應當具有世界眼光和政治勇氣,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發展大勢,切實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得更加公正合理。
政黨也是全球經濟治理力量的培育者。政黨的基本功能是組織動員,失去這一基本功能的政黨實際上只是一個官僚化的、與社會和民眾脫節的機構,無法承擔起全球經濟治理中的重任。通過組織動員,讓人才和利益攸關者都能夠參與到治理變革中來,這是政黨在全球經濟治理變革中的獨特作用。
政黨還要成為全球經濟治理進程的推動者。各國全球經濟治理的理念、政策、主張的背后實際上是各國以政黨為主的政治力量在發揮推動作用。所謂建設性作用,也就是指政黨通過主動設置議題,通過廣泛討論促進共識的形成,推動從政府、企業到民眾、社會組織等采取行動,解決應對危機中出現的規則碎片化、封閉化和排他性傾向。
行動,才有力量;行動者,才有未來。從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到此次政黨對話會,中國共產黨反復向世界各國和各政黨強調,新機制新倡議不能變成清談館,要從切實解決問題入手,采取實實在在的行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不應該停留在口頭上和圖紙上,相關各方應該盡快采取務實的行動。
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積極行動,正是中國共產黨通過和世界對話的方式所傳遞出的,自身的鮮明執政品格。辦好“對話會”本身也為中國共產黨學習借鑒國外政黨經濟社會治理經驗提供了平臺,通過與外國各類政黨、各類組織的對話,既能影響世界,也向世界學習,展現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所應當具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辦會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的各個辦會環節,都進行了轉型升級,比如不僅安排同類代表之間的對話,還安排不同領域的跨界代表的對話,以更好地凝聚共識、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擺脫了傳統機關辦會的路子,整個對話會展現出既接地氣又與國際接軌的格調,比如一個會議文宣的H5產品,借鑒了流行的網絡語言“撩”,標題是“一個小目標!黨想跟世界聊liao”。在媒體邀請上,不僅有官媒,還有商業媒體,不僅有報紙,還有時政類雜志,不僅有國內媒體,還有金融時報等國外媒體,不僅有傳統媒體,還有一大波新媒體,滿足傳播受眾多元化需求,力求實現“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政治信息傳播效應的最大化。
開放帶來發展,包容帶來和諧。中國歷史上,越是強盛的時期,越是具有開放和包容氣度的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開始,就有著天下情懷和全球眼光,經過艱難探索,一步步實現了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正是實事求是的行動精神,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實現了經濟奇跡,并將繼續在全球經濟治理變革中被人寄予厚望。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世界呼喚那些接地氣、有行動力的政黨站出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去掉官僚化、去掉空談、去掉通過分化社會來實現政治操弄的做法,和中國共產黨一道,為打造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而不懈努力。
這也許就是“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帶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