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冉冉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記者下榻的酒店,正好在晴川閣旁邊,與古色古香的黃鶴樓隔江相望。
提到黃鶴樓,先有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后有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1400年前,當時的李白已是人盡皆知的大文豪,而崔顥卻只是默默無聞的小詩人,但是他的一首《黃鶴樓》,卻讓李白為之傾服,甚至擱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同樣,對網絡安全的世界格局而言,我們并非只能學習和追趕網絡強國。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2周年,擁有7.1億網民的中國,是世界上網民人數最多的網絡大國。雖然不是網絡強國,但是通過自主創新,掌握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我們也可以讓網絡強國刮目相看,成為他們模仿和趕超的對象。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的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說明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雖然近些年我國在各領域取得了多項新技術新成果,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很多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比如,支撐全球互聯網運轉的13臺根服務器,有10臺在美國,IP地址的分配權也被美國掌控。事實證明,發展網絡安全,關于核心技術的討論具有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這一點也體現在了本屆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我們看到,在整個安全周的日程安排中,“技術”占了很大一塊比重,關于“技術”的討論不絕于耳。首次舉辦的高峰論壇不僅將議題確定為“發展網絡安全技術為人民——面向未來”,還設置了多個分論壇對技術展開深入交流,比如“大數據安全技術與實踐”分論壇邀請了國內外相關專家介紹大數據安全標準、大數據平臺安全技術、大數據安全和隱私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網絡安全標準與技術”分論壇研討如何加強網絡安全國際標準化交流與合作,積極借鑒國際網絡安全標準化發展的先進經驗;“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分論壇邀請院士、專家和產業界代表共同討論CPU、操作系統等基礎技術、通用技術的創新發展現狀,研究密碼、可信計算等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在建設網絡安全中的核心關鍵地位及其在大國博弈中的戰略制衡作用,分析我國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優勢和不足,探討核心技術在工控、數據存儲、電子政務等領域的應用問題;“智慧城市建設與安全保障”分論壇聚焦智慧城市建設重大項目中的網絡安全技術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核心技術是我們的“命門”,也能成為我們的殺手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關鍵系統安全可控,這將是一段很長的路,卻也是我們必須要走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