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
在波士頓那一年,去得最多的是布魯克蘭圖書館,這似乎是與國內生活最大的不同。
最開始去圖書館,居然是因為那里可以打印。是的,在初來乍到的各種紛亂中,找地方打印這等小事也可以難住人。雖然后來常去FedEx和Staple門店解決打印復印問題,但至今依然清晰記得,當初聽說鎮(zhèn)上圖書館可以打印,心中為之一震,仿佛找到大救星的感覺。后來因為技術盲,并沒有打印成功,但圖書館以它豐富的內涵和周到的服務,漸漸成為了我異鄉(xiāng)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布魯克蘭圖書館
位于鎮(zhèn)政府后身的是主館。因為這個主館緊挨著兒子上學的皮爾斯學校,兒子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拐個彎兒進去圖書館兒童區(qū)完成當天的閱讀作業(yè),所以,這里成了每個上學日我們必去的地方,幾乎等同于書房了。
兒童區(qū)的圖書很多,有按作者名字順序排列的小說,也有按題材分類的各色書刊,還有按閱讀能力分階的低年齡段讀物。兒子從閱讀最低階的每頁只有一兩個字的書目開始,因為每天都在這里完成至少二十分鐘閱讀,到學年末已經(jīng)可以讀全是字的小說了。
圖書館書目豐富,除了極個別時候買一兩本二手書,幾乎沒買過書。想著在國內時,基本上是“要想讀書,必先買書”,不禁倍覺浪費。
我也常在這里借書。過分的是,我常常拿著含糊不清的書名或半個作者名就去圖書管理員那兒,要求幫忙查找。從來沒得到過譏諷或批評,他們總是非常耐心地幫我在系統(tǒng)里做最全面地查找,然后指著查出來的一大串書目,請我確認究竟是哪一本。如果在架上,他們會告訴我在哪個架子上,怎么走。因為聽力還是有點兒費勁,我常常請他們幫我寫下來,于是他們就一一地幫我寫在小卡片上。
如果這本書不在架上,他們會幫我查找其他的館。在六七個街區(qū)以外、交通更便利的Coolidge Corner附近的分館如果有,他們會問我:“這里沒有了,分館有。是從系統(tǒng)里調過來,您來這邊取;還是我在系統(tǒng)里幫您預定了,您去那邊取?”
如果分館也沒有,他們會說:“我看到別的館有,我在系統(tǒng)里幫您預定了,調過來需要幾天的時間。等書到了,系統(tǒng)會給您發(fā)郵件,您看到郵件過來取就行了。”
遇到炙手可熱的書,比如日本女作家近藤麻理惠寫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本以為美國主婦不大在意家事,沒想到借到這本書我等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如果一本書,系統(tǒng)里有,但哪兒的架上都沒有,他們會把我加入等待名單,等輪到我了,書會被調過來,并郵件通知我。
這里還有各種音樂和電影的CD、電視劇的DVD等,借閱方式相同。只是音像制品的借閱時間通常只有一周,并且超期的罰款比較高,就是盡量不要超期的意思。而且音像制品通常比較暢銷,經(jīng)常要先在等待的隊伍里等上一陣子,才能借到。

布魯克蘭圖書館內部
圖書管理員也有被我難倒的時候,就是我要找的書在系統(tǒng)里根本沒有。但是他們會告訴我說:“系統(tǒng)里沒有,我們會把您的需要登記在購買需求單里。如果圖書館采購了這本書,我們會郵件通知您。”
無微不至的全方位服務有沒有?
還書也很方便,圖書館開著的時候可以放到柜臺上歸還;大門外有一個還書口,不管圖書館開不開門,把書往里一投。圖書館開門了,工作人員就會將收集到的書一一做歸還處理;因為系統(tǒng)聯(lián)網(wǎng),主館借的書可以放到分館去歸還,分館借的書也可以放到主館來歸還。
盡可能的方便有沒有?
專門調過來的書和音像,放在一層大廳左側的專用區(qū)域里,按姓名首字母排序,接到郵件通知后,趕緊去拿并辦理借閱手續(xù)就好了。借閱手續(xù)在柜臺找圖書管理員可以辦,但通常在自助借書機上就可以辦。自助借書機隨處可見,先刷借閱卡,然后把要借閱的書全部放到臺面上,顯示器上會一一顯示要借的書目,核對后,點確認就行了。需要的話,可以打印一張借閱清單,上面會寫著哪天借的,哪天要還;出于環(huán)保考慮,還可以選擇郵件通知,這樣就減少了紙張的使用。
主館的書目非常豐富,除了兒童區(qū)(CHILDRENS ROOM),還有少年區(qū)(TEENS ROOM),有各種小說、雜志,美術、設計、手工、TOFEL、GMAT考試等等,一應俱全。常信手借幾本,喜歡就多看一會兒,不喜歡第二天就還了,享足了各種閱讀的任性。Coolidge Corner分館主打中國風,中國來的朋友常興奮地奔走相告說在這里借到了金庸小說。
除了閱讀,圖書館里還可以自習、娛樂、看畫展、聽音樂會、參加培訓、聽講座、約會碰頭。這么豐富?是的。
和國內的圖書館一樣,借閱區(qū)設有桌椅。從書架上抽出感興趣的書,坐下來細品慢讀,或者從家里背來電腦,專心地干些自己的事。桌面上有電源,不用擔心電子產(chǎn)品沒電。圖書館也有WiFi,雖然不大快,湊合著能用。
在一層還設有專門的“自習單間”。設計獨特,是突出于整個建筑外立墻面的玻璃隔間,里面有一桌一椅一電源,剛好夠一個人自習。坐在里面的人專心致致,偶爾可以望向外面的風景。但外面路過的人也會偶爾望向圖書館,看到懸掛在外的一個一個自習間,以及里面全神貫注的人們,也是一道風景。就像那首詩寫的:“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說到娛樂,兒童區(qū)有個專門的隔間,里面放著五六臺電腦,是專門給孩子們打游戲用的。兒子很少去玩,但是放學后,確實有不少孩子出入那里。在這里打游戲似乎不是禁忌,是供給孩子娛樂放松的一種方式。估計游戲的內容經(jīng)過審核,不適合這個年齡的游戲應該是被屏蔽的。常去玩的孩子們看起來也是玩玩兒就算了,絲毫沒有欲罷不能的樣子。
一層有幾個專門的音像單間,里面有電腦和耳機,可以坐兩到三個人,有時看到有年輕人結伴在這里看盤,圖書館里設的小小家庭影院的意思。
二樓有一兩個大廳,常常會有畫展、音樂會、講座、培訓等在這里舉行。活動內容會提前在網(wǎng)站和一層大廳公布,基本都是免費的。種類也多樣。在這里聽過世界各地來巡演的小樂隊的演出(當然都不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演出質量非常好;會有一些畫作悄悄地掛上大廳左右兩側的墻;還參加過一次關于如何做腌菜的培訓。雖然作為來自中國的主婦對西方的腌菜實在是看不上眼,但現(xiàn)場人頭攢動的熱烈氣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里還舉辦過毛線編織的培訓,報名極其火爆,我動手晚了,沒報上。
因為主館是鎮(zhèn)上人常來的地方,又離鎮(zhèn)政府不遠,所以如果朋友約會碰面,也常常約在這兒碰頭。兒童區(qū)外,有一個提供簡餐的小咖啡吧,是個簡單舒適可以歇腳的地方。孩子們放學餓了,更是常常在這里補充零食。兒子總說這里的麥芬蛋糕非常好吃。
最喜歡秋天的時候,看五顏六色的樹葉在窗口招搖。午后的陽光斜照進來,鋪散在桌椅上、書架上,暖暖的、靜靜的。在陪家人訪學的那一年,圖書館成了家庭和學校的延伸,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我很懷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