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軍
過去1個多月來,韓國政府在部署“薩德”系統問題上的強硬與執著,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或許還得從今年4月的韓國國會選舉,乃至更早時候的一些政治事件說起。
樸槿惠不僅自己曾連續5次當選國會議員,而且曾兩度臨危受命,帶領其所在政黨贏得國會大選。2012年,正是在她的帶領下,如今的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拿下國會過半席位,而她本人則在同年年底的韓國總統大選中,當選為韓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可以說,樸槿惠“選舉女王”的綽號絕非浪得虛名。

然而,2016年4月的韓國國會選舉中,執政黨遭遇重挫,在國會席位不足一半,樸槿惠淪為跛腳鴨。對這種困境,樸槿惠本人恐怕要承擔主要責任,一方面,樸槿惠政府執政3年多的經濟業績沒有多少可以拿來炫耀的資本,另一方面,在這次國會選舉中,樸槿惠深度參與,以至于執政黨內竟然爆出了親樸派系與非樸派系的內訌。這大概是這位選舉女王從政多年罕有的一次失敗了。
對樸槿惠和執政黨來說,這場失敗的國會選舉,還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在明年的總統大選中處于不利態勢。面對如此困局,樸槿惠和執政黨能拿出什么樣的好牌呢?經濟?慰安婦?南北關系?恐怕都不是。
現在看來,“薩德”可能才是樸槿惠為挽救危局而打出的那張牌。
不論韓國政府如何從安全角度為部署“薩德”進行辯護,宣布在韓國國內部署“薩德”都不可避免地成為一段時期內最大的政治熱點,這種局面本身或許就是樸槿惠政府所希望看到的。通過宣布部署“薩德”,韓國政府至少成功地設置了韓國朝野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政治議題,在某種意義上轉移了各方在經濟等其他方面的焦點。
而且,在“薩德”問題上,樸槿惠政府和執政黨一直努力將自己描繪成韓國國家安全的捍衛者,而反對“薩德”的人則被批判為“不純勢力”“賣國奴”“支持朝鮮的人”等等。或許可以說,韓國政府對在野黨的抨擊有多猛烈、多惡毒,也可以表明他們有多想從“薩德”問題上撈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從而扭轉今年4月國會選舉以來的頹勢,并為明年的總統大選積累人氣。這是一張看上去很有威力的牌,不過,這張牌能有多大效果還未可知。畢竟,在“薩德”問題上,韓國在野諸黨并非只能選擇反對。
對韓國的鄰國,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而言,“薩德”將帶來的安全威脅不容忽視。能阻止韓國最終真正部署“薩德”,自然是大好事,但同時也須做好最壞準備,即如果韓國不顧鄰國反對強行推進部署“薩德”,該如何應對?
毫無疑問,部署“薩德”將損害中俄等國的安全利益,而韓國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接下來,更重要的問題就是,韓國應該為其部署“薩德”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又該采取怎樣的行動來讓韓國付出相應的代價?是針對韓國某些以任何方式支持或參與“薩德”部署的個人、公司、地方政府,還是韓國政府和韓國人?是側重于經濟領域、文化領域,還是側重于軍事和安全領域?這一切都需要認真評估,并根據具體的實施效果而進行調整。需要強調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懲罰本身就是行動的目標。
樸槿惠打出了“薩德”牌,中國必須出牌回應。損害中國國家利益者,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就是游戲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