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祖+徐青青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國人文化素養和審美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漸漸地開始關注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和手工藝。陜西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聚集地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其中陜西的手工土織布色彩豐富,風格獨特,獲得了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并且在文化商業領域中取得了不匪的成就。
“土布”又稱“手織布”、“粗布”,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種純棉的手工紡織品,多采用原木織布機。土布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很強的立體感、厚實耐用、透氣吸汗,不起靜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崇尚自然、環保的消費理念,對純天然紡織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在陜西、江浙、山東等地區出現很多手織布生產企業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陜西土布運用到女裝設計中,將傳承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重新組合,使它具有新的時代特征,并豐富現代設計的藝術語言和思想內涵。通過對陜西土布傳統手工工藝的有效傳承,為更好的拓展陜西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多元功能,適應和滿足不同的消費需要,將提供更為積極有效的思路。
陜西手工土織布源遠流長,文化內涵豐富,是我國民族民間手工藝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近些年陜西通過實行“一村一品”政策在咸陽、武功、禮泉、蒲城、韓城等多地區已建立具有特色的手工土織布示范村,發動傳承這項手工藝的傳承人和當地婦女,她們既發揮了陜西的傳統工藝,又為家里增加了收入,成為陜西農村地區帶動經濟發展的一項有特色的惠民政策,并且成功商業化經營,使陜西手工土織布走向市場被更多人所熟知。
為挖掘陜西地區的民間藝術提供理論依據,開拓了研究陜西土布的面料再造及開發應用的研究領域,提高研究層次進行文化尋根、喚醒民眾文化意識、普及優秀文化遺產的文化,將陜西土布的創新應用與文化內涵結合,傳承并開發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現代女裝設計,將實用和審美相結合,有利于土布藝術的長久發展,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陜西傳統土布手工藝技藝,保護陜西民間文化遺產。
通過研究陜西土布的紡織工藝及其特點,利用現代女裝設計的觀念和手法對其進行創新設計,試圖探索陜西特有的民間。土布創新應用模式,以適應現代化的審美需求。
陜西土布作為中國紡織史的重要組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地域特色,不僅是不朽的中國傳統藝術典范,也是西部文化最為重要的歷史見證與標識,更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這種極富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至今仍然原汁原味,的確難能可貴。
對現有的陜西土布手工藝進行詳細的研究,在現有陜西土布的基礎上開拓和研發新的時尚元素。將陜西土布的創新應用與文化內涵結合,傳承并開發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現代女裝設計,將實用和審美相結合,有利于土布藝術的長久發展,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陜西傳統土布手工藝技藝,保護陜西民間文化遺產。
通過對土布的研究,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在陜西武功縣企業、政府進行收集和整理分類,調查表明陜西武功縣南可村的村子土布發展最為典型。其土布都是純手工制造,從紡線到織布等所有的工序均采取傳統工藝,在當地經過實地調研,而后系統研究,為挖掘陜西地區的民間藝術提供理論依據,開拓了研究陜西土布的面料再造及開發應用等深入系統的研究領域,提高了研究層次。
以陜西土布為面料進行現代女裝設計,是為了進一步以原創思維為宗旨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從現代女裝設計的角度出發,更多從回歸大自然的環境,特別是色彩引入設計中去喚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我們以陜西土布這一形式表現對自然的推崇和重視。
擴大產品開發領域。土布產品的開發應考慮到土布本身的風格、特性來考慮。土布簡約質樸的本質與喧囂的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女裝開發可以遵循土布舒適挺括、透氣吸濕的面料特性展開多種風格的設計。
以陜西土布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方法分析為研究重點,運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市場調研、品牌策劃、設計應用和具體實物制作,歸納形成陜西土布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具體的應用方法。利用傳統土布的材料與工藝制作及其特色構成的基礎與核心,在針對產品設計上的滯后及其影響土布走向更為廣闊市場的主要障礙,因此解放思想,打破常規,通過現代設計方法與同土布制作的最佳契合點,來實現對土布的有效設計與創新實踐。
陜西土布作為中國紡織史的重要組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地域特色,不僅是不朽的中國傳統藝術典范,也是西部文化最為重要的歷史見證與標識。這種極富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至今仍然原汁原味,的確難能可貴。因此通過以咸陽武功南可村為典型展開的田野調查的系統研究不僅寓意深遠,而以此為目的進行的南可村土布創新實踐,通過對民間土布傳統手工工藝的有效傳承,為更好的拓展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多元功能,適應和滿足不同的消費需要,將提供更為積極有效的思路。進行文化尋根、喚醒民眾文化意識、普及優秀文化遺產的文化行動,將陜西土布的創新應用與文化內涵結合,傳承并開發具有民族氣韻的現代女裝設計,將實用和審美相結合,針對民間土布藝術資源的調查、普查和鑒定,搞清其發展演進的基本脈絡,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民間藝術資料庫,有利于土布藝術的長久發展,保護陜西民間文化遺產。
(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