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壯鵬
中國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并且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傳統文化逐漸得到世界的關注。環境藝術設計作為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在設計中傳達文化具有積極意義。實踐證明,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能夠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體現其含蓄性與和諧性。文章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作用分析了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過程。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在設計作品的中的體現變得不再明顯。值得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者們思考。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來說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但如何發揮其作用還需要設計者不斷的思考和探索。
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中國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對其設計的獨特性、作品的魅力都具有影響。關于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我們進行如下分析:
1.傳統文化促進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在不斷強大的同時,中國文化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滲入傳統文化,可以體現出環境設計的地域性、傳統性以及民族性特征,賦予環境藝術設計持久的活力。使設計創作具有中國特色,對于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具有積極意義。
2.傳統文化體現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含蓄性
傳統文化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應用傳統文化,環境藝術設計的表達思想更加豐富。環境藝術不僅是一種形態語言,而且是一種感性語言,將文化作為環境藝術的表達,使人們能夠身臨其境,使藝術語言巧妙的表達給觀眾,也為每個觀賞的人提供了真正的藝術表達,含蓄的具有意境的表達。
3.傳統文化增強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和諧性
環境設計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這與傳統文化的天人和人理念相輔相成。尤其是隨著工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目前的環境污染嚴重,霧霾不斷出現,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特征應成為其主要設計思路,而在其中運用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吸取設計精髓,使設計出具有現代風格并且滿足環境可持續發展需求的作品。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
蘇州園林、孔夫子廟都是中國具有濃厚文化特征的設計作品。之所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就是由于其中加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師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體現重視程度明顯不足,隨著環境的破壞,設計過程中還應關注環保問題。如何應用適當的方法將中國傳統文化滲入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成為設計師的主要任務。
1.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復制
將傳統文化整體復制與環境藝術設計中,可創造出新的視覺形態,或者表達某種新的概念和情感。設計過程中還可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滿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需求。如傳統文化中的圖形應用就是一種重要的復制方法,將我國傳統形象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體現中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載體可以呈現出民族文化不同的特征,設計者可充分發揮圖形信息的重要作用,體現其自身創造力,使圖形成為一種語言,傳遞給觀眾。
2.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變異和進化
復制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師要具有文化提取的能力,對傳統文化中的可用部分進行抽象、提取和重構,并應用現代化的設計理念使其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從而闡述不同作品的不同內涵。建筑設計師要根據建筑設計的目的、需求以及其自身經驗對藝術作品的輪廓、密度以及形態進行調整。建筑設計師以中國傳統密檐式塔作為設計構思的出發點,高度概括密檐式塔的韻律、輪廓線及細部,使得現代設計理念毫無保留的展示出來。
3.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與創新
將傳統文化元素合理的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并根據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需求對其設計元素進行創新,使設計作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我國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就是將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的典型建筑,這一建筑充分體現了傳統遺產的人文特征,利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和園林藝術設計的設計理念,并以現代化的建筑材料為構建完成了這一杰作。新館的設計與在蘇州古城風光和諧統一,為蘇州的旅游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且,在形態上蘇州博物館新館使用了三角形、菱形以及方形等多個形狀,使人們賞心悅目。
4.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隱喻和創新
隱喻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手法之一,是將不同的傳統文化因素進行拼接來體現不同的環境本體特征,隱喻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是根據設計需求而進行的文化信息傳遞。我國不少建筑中用了隱喻這一手法,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也不例外,要注重文化的價值取向、內涵寓意表達。將民族特色體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是當下環境設計的主要策略之一,我國具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在當地應設計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作品,以滿足旅游觀賞需求,同時實現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創新并非是盲目的,而需對傳統文化不斷的優化才能實現。將多種建筑元素作為原型,采用隱喻的手法對現代元素進行提煉和表達,才能確保作品的經典性。
總結
總之,傳統文化的應用對于現代環境設計的升華具有重要作用。當然傳統文化的應用切忌生搬硬套,要從我國國情、設計需求等角度進行創新,將其巧妙的應用于現代環境設計,確保環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們的觀賞等需求。我國環境已經得到廣泛的關注,隨著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設計師應從環保和生態的角度出發,激發其靈感,使我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