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業的競爭力。少數民族地域文化以其個性鮮明、底蘊豐厚成為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處理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觀設計與文化發展、保護與傳承之間的關系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引言
伴隨著全球范圍內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產業逐漸成為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地域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以及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之間都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同時地域文化和旅游景觀設計之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尤其是少數民族性地域文化是旅游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游客受到接待地旅游景觀的熏陶與感染,旅游業的發展對目的地的景觀設計也產生了諸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地域文化與旅游景觀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
旅游景觀規劃的問題現狀
就現階段四川少數民族旅游景區的發展狀況來看,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旅游景區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主要放在完善和健全城市營銷服務體系上,而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則將旅游景區景觀的規劃設計更為重視的則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有一部分旅游景區景觀的建設以及設計者往往只是仿照其它旅游景區特色景觀進行表面形式的設計,卻忽視了與當地實際狀況的有機結合,對文化底蘊以及地方歷史的挖掘不足,缺乏人文關懷,造成了旅游景區景觀缺乏設計依據和文化理念,進而逐漸失去了地方特色。
旅游景觀設計中融入少數民族地域文化
1.旅游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
在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觀的設計中,需要突破一般設計的限制,從空間設計、材質運用和民族文化符號三方面進行挖局。首先是空間設計的多樣化研究。在闡發審美力場和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建立了自然-空間-人類系統的旅游景觀基本模型和空間策劃,從而形成功能建筑上更符合景區和旅游要求的空間特點及功能布局。其次是景觀材料本土化研究。本土化是設計所有旅游區景觀設計的第一原則。針對本土材料的內涵和特性,探索了本土材料在旅游村落景觀營造中的運用,從而揭示鄉土材料在旅游村落景觀營造中的優勢和局限性。第三是文化元素的傳承與發展。文化符號對旅游景區尤其是旅游集散區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旅游景區大多數是自然與文化相結合的,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元素,所有這些元素都可以轉化為旅游資源運用到景觀設計中。
2.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域文化資源
四川地區擁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中與景觀環境相融合,從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獨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在任何區域景觀項目設計中,自然環境、地域文化和審美要素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性,身為景觀設計師,必須充分地了解并理解當地文化的內蘊,方能以該地域文化背景作為元素并將之與大地之間產生關聯。本論文以風景旅游區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所包括的對象為基礎,進一步探究旅游景觀設計的歷史淵源和發展演變的情況,對地域特色文化如何運用到景觀設計中去,以四川地區地域文化旅游為例,對其展開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探討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觀設計中對自然地貌的尊重、對地域文化的表現與塑造,為現代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地域文化旅游景觀設計提供思路和見解。
3.地域文化在旅游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
首先,在設計過程中,園林景觀元素可作為展現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的基本載體,將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符號用各自不同的景觀元素加以體現。一方面,景觀建筑布局應借用羌族聚落布局。另一方面,景觀休閑娛樂設施置入具有少數民族地域文化代表的雕塑。其次,旅游景觀設計應尊重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以此為基礎,在遵循旅游景觀設計的原則下,充分體現民族文化,實現傳承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精神的作用。建筑材料沿用羌族傳統的建筑材料。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各要素應運用民族特色顏色,體現民族特征。 第三,以研究少數民族地域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為范例,需要引出的是更多的民族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各種景觀元素通過表達不同的民族文化來展現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觀特色,能讓少數民族地區地域文化得到有效的延續和發展。第四,將少數民族地區地域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結合現代城市建筑與基礎設施以及人們的居住環境理念,相互交融,加以創新,在傳統文明發展傳承的同時,促進旅游景觀設計的發展。
結語
旅游景觀是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作為新興的重要發展力量,正在不可逆轉地改變著傳統地域文化的演變進程。少數民族人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一方土壤孕育一方文化,歷盡千百年的風霜洗禮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融合,逐漸形成了屬于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少數民族地區旅游開發中,將少數民族地區地域文化與旅游開發充分結合起來,探索具有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特點的旅景觀創新設計的新模式。
(作者單位:四川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