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設計史學研究為基準,對現代主義設計奠基人之一——德國設計大師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1868-1940)在各個設計領域的創作和設計教育實踐進行簡述。
設計生涯開端
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1868-1940)在現代設計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后具有引領作用的先行者。這樣一位對現代設計運動曾經起到過主導性作用之人,他竟然未曾有進修過任何一所大學的建筑課程,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的建筑事務所卻為三位日后歐洲現代主義建筑設計大師提供了學習機會。
貝倫斯最初只是一名畫家,他早年曾經積極參與象征主義和印象主義運動。從1893年起,他的繪畫連續幾年都參加慕尼黑分離派的展覽。而后,他又熱衷于木版畫創作,屬于新藝術運動的作品《吻》就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另外他也熱衷手工藝術的創作,19世紀90年代末他創作了許多材質的作品有玻璃器皿、瓷器餐具和珠寶首飾等都具有明顯的新藝術運動風格。
貝倫斯是一個忠實的的新藝術運動“信徒”,在1900年他的書籍裝幀設計和繪畫作品還曾參加了當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也是在這一年,他來到了德國西南部的達姆斯塔市加入了當地一個推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藝術家協會。第二年,貝倫斯就在這里的藝術家之家為自己設計了房子。
而真正使他正式告別畫家和手工藝人的身份是在1907年他擔任電器聯營公司(AEG)的設計顧問兼董事。他從此加入到工業生產的環節中,其設計范圍涉及到了現代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建筑設計、工業產品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和平面插圖設計等等領域。
貝倫斯這一次華麗轉身實現了很多可以載入世界設計史冊的記錄,世界上首次有一家公司聘請一位專業藝術家來對公司企業進行整體設計。
建筑設計
貝倫斯設計的建筑作品給予均勻的幾何形式,并開始擺脫建筑中的裝飾因素?!敖ㄖI化”的理念是1910年由貝倫斯第一次提出的,他認識到理性化建筑是作為走向有計劃的工業經濟的第一步。
貝倫斯為AEG公司設計廠房建筑群(1909年-1912年間),其中他設計的AEG公司透平機制造車間成為了不朽的經典之作,被譽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筑”。
貝倫斯在(1911-1912)杜塞爾多夫城設計的曼納斯曼管件公司管理總部辦公大樓,是貝倫斯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其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懷好似與時代所青睞的風格背道而馳,這好像是設計師對于新建筑形式在進行一種摸索一種自我肯定后的否決。
工業設計
貝倫斯是德國乃至世界最早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設計師。早在1904年他便開始參與了德國工業同盟的組織工作,三年后,他受邀擔任了AEG公司(德國電器工業公司)的建筑設計師和設計總監,從此開始了其為工業設計師的生涯。
他為AEG公司所設計的電燈、時鐘、電風扇、電水壺都是供應世界市場的優秀產品,他的工業產品設計之中拋棄了傳統的繁瑣裝飾紋樣,代之以良好的功能性與適應標準化生產的工業性。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為AEG公司所設計的電水壺系列產品,這一系列的電水壺,由三種不同的金屬材料、三種壺體、三種不同尺寸、還有三種不同的表面處理,大約可以組合出80種不同的樣式。這樣既符合了工業化流程生產,又豐富了產品樣式,可提供給消費者多種選擇,滿足消費者的個人喜好,實現了功能和審美的統一。
平面設計
貝倫斯的平面設計作品所取得成就大部分是在他供職于AEG公司時為其設計的海報招貼。
設計教育
貝倫斯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設計師還是是一位杰出的設計教育家,他不僅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且完善的設計哲學并且言傳身教于自己的學生弟子。
他擔任過維也納美術學院的建筑系系主任、迪塞爾多夫實用藝術學校校長與柏林普魯士兩地美術學院的建筑系系主任。
1910年間,密斯·凡·德·羅(1886-1969)、勒·柯布西埃(1887—1965)以及沃爾特·格羅皮烏斯(1883—1969)這三位日后再現代設計史上如雷貫耳般的大師都在其柏林的建筑師事務所工作過。
結語
在與孤傲藝術家氣質所堅持的古典傳統相博弈中,貝倫斯果斷選擇了科學技術所更能夠帶來的改變,讓藝術與技術融入到大機器生產的時代浪潮中造福大眾。通過商業化的大機器生產創造出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消費品并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趣味。
貝倫斯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并不僅僅是矛盾與碰撞,更多的應是有機融合共同服務于全體民眾的社會利益。同時他積極接受工業化生產,并且把工業化看作是時代精神與民眾精神的體現,是工業化生產中的諸多要素通過設計師意志的藝術整合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何君,男,現為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14級研究生,主修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