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軍
伴隨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以及社會對信息化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平面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專業,逐漸走進現代各高校教學中去。在高校課堂教學中,開展平面設計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設計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還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然而當前,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各高校在平面設計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即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當前我國部分高校的平面設計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加以分析和探討,并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建議。
當前我國各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教學欠缺實用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高校平面設計教學中,教學的實用性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高校教師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應不斷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重視對學生造型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實際的平面設計教學中,一些高校教師采用的仍舊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少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只是讓學生對其基本設計原理或相關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極易導致學生形成思維定勢,使平面設計教學的實用性得不到有效發揮。
2.課堂教學欠缺互動性
對于平面設計教學而言,增強課堂互動性是極為必要的。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快提升。但就我國目前一些高校的平面設計教學來看,由于學校所招收的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中基礎水平不高,再加上學校本身教學實踐條件有限,極易促使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及設計程序和設計技能的教育方面,容易忽視了學生的創作靈感,加之學生在此期間被動接受學習,缺少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的機會,極易挫傷學生對平面設計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期脫離實踐的學習也會促使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動手實踐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等降低,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3.教學欠缺特色
平面設計作為我國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極為重要的學科之一,與其他各個科目之間既存在共性,又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平面設計教學本身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實踐能力的鍛煉,只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掌握到相關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但目前我國各高校在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效果還不是特別理想,不少教師在具體的平面設計教學實踐中,往往只強調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指導,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只側重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共性,而忽視了其獨特性,教學缺乏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很難使教師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的改革對策
1.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平面設計教學被授予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指出,各高校教師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應不斷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致力于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正確定位自身角色,一切以學生為主,不斷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及教學本身的實用性特征,善于使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以便激發學生對平面設計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平面設計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進課堂互動性
伴隨社會信息化對平面設計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市場對平面設計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做好將先進技術與創新思維的完美結合,才能創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獨具特色的作品。此外,平面設計作為一門互動性較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善于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致,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平面設計的實踐活動中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作,并暢談自己的創作以及對平面設計的看法?;趯W生對平面設計相關知識片面的認知或不理解的地方,教師應予以及時準確的完善和指導,以便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熱情,使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注重個性化課堂教學設計的培養,突出教學特色
鑒于平面設計在與其他學科存在共性的同時還具有差異化特征,各高校教師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應意識到平面設計教學的差異化特征,注重對個性化課堂教學的設計,突出教學特色。與此同時還應大力倡導學生個性化設計風格的發展,致力于在加強學生對平面設計基本理論知識牢固掌握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設計創意的培養,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平面設計專業的開展在我國高校教學及社會信息化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各高校教師在平面設計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當前我國平面設計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突出課堂教學特色,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社會信息化優秀設計人才的培養。
(作者單位:桂林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