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斗
摘 要 在新課改教學中,反思性教學得到了極大的關注,是優化教學過程,促進自我提升,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重要途徑。反思性教學應抓好三個環節,即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
關鍵詞 中學數學 反思性教學 反思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做好課前準備,進行課前反思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和過程,提高授課質量,完成教學計劃。很多教師在進行反思的時候都是在課后。但是事實上,課前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進行課前反思,是一種前瞻性的行為,可以幫助自己明晰自己的教學思路,保證課堂可以順利進行,對于課后的查漏補缺反思也很有幫助。課前反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教師的教學理念,體現出教師把學生放在主導位置的品質。因此,在備課時,教師要做到如下反思,避免將教學變成自覺實踐和經驗主義的產物。
(1)教師需要注意明確目標,且這個目標需要有實效性。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簡潔而明確的,這樣才可以引導課堂的進展。教學的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要緊扣教學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2)教學需要注意其內容的有效性,包括內容的量和度。教師需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學的原則融入其中,在學生掌握的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研究,適當增加或者刪減教學的內容,把知識點合理地搭配起來,并加以輔助適當的課堂練習習題。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其中的難點和規律,繼而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優化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得到釋疑和提升。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反思,會讓接下來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目的性和意義。(3)教師需要總結出和高效的教學方法。每個教師對于教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授課方式,而教學方式的不同也會導致教學效果的差異。例如,在進行中學數學的授課時,教師需要做好課前反思,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授課的進度和方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避免反感和厭倦的情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授課效率,也能讓學生感受到輕松和愉快的學習氛圍。
例如,數學老師在教授《二次函數的性質與圖象》時,做課前反思時的內容就要包括教學內容的分析,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分析,然后再設計適合學生的授課方式,包括制定教學目標,劃分重點難點,優化教課方法等。教師在分析學生的知識接受度時,需要考慮到二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學生在上初中時,就已經接觸到二次函數的圖像及其性質,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學數學教師可以教授零點、對稱性、單調性等性質。為了由淺入深,更好地讓學生接受這些知識,數學教師需要精心準備一些例題,帶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中來。
2進行課中反思,優化教學效果
課中反思也是教師需要進行的重要環節。教學課堂是擁有著動態性和多邊性的,所以教師應該學會隨機應變,面對課堂上發生的意外情況,及時應對,不影響課堂的正常進行。若是教師應對得體,可以讓課堂妙趣橫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之,若教師不能巧妙應對,包括及時發現學生的新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方式,就會讓課堂變得失敗而低效。所以說,在課中反思,也是教師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在反思的過程中,也要傾聽學生的意見,捕捉有力的教育機遇,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同時,教師需要根據自己授課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讓自己的教學得以順利地推進,同時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這個學習活動中。通過課中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和能力。例如,授課《等比數列》時,教師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課堂時間,把講解、分析、提問、演示、練習等步驟有條不紊地推進,當然還要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
3加強課后反思,優化教學成果
反思性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課后反思環節,這個環節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反思,從而發現自己教學的優勢和弊端,進一步進行分析和探究,找到解決的方法,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例如,在對《等差數列》一節進行授課時,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整個教學流程進行反思。這一課的內容是本章節的第一課,因而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打下基礎,讓學生認識到等差數列的概念,知道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推理能力。通過對這一課的學習,教師需要確保學生基本把握等差數列的定義和通項公式,并且應用等差數列的基本特性,可以根據題目要求轉化公差與首項進行解決,可以靈活地轉化基本量。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反思學生在自己的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反思,是否活躍。本質上來說,求數列通項就是找出一列數其中的規律,并根據這個規律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通過對這個概念的熟練掌握,學習表現出一定的探究欲望,例如學生可以借助定義來推導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另外,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特質設置不同的探究活動,包括課前預習和探究提問等。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可以融為一體,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做到共同進步。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學習效率不同,導致這個課程中還存在一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更有耐心地去引導,去完善自己的備課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一起完成該節課的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可以幫助自己提高教學的質量,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學習質量,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總的來說,教師不僅要自己學會反思,還要鼓勵自己的學生進行反思,讓教育與學習的質量變得更高,授課效率變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