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馬永嘉
共情護理對抑郁癥狀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功能的影響
●趙娜 馬永嘉
目的:探究共情護理對抑郁癥狀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功能的影響。方法:收集我科抑郁癥患者65例,用拋硬幣法將其隨機分2組,對照組予以常規精神科護理,研究組進行共情護理,觀察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研究組SDS得分(52.98±1.9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63.00±2.99)分;研究組患者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等各項生活功能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共情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功能,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共情護理;抑郁癥;生活功能;負性情緒
抑郁癥是精神科極為多見的一種心理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情緒低落、緊張等負性心理,且部分患者會有自殺的傾向,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目前在臨床上,本病尚無特異性治療手段,且大多數患者治療積極性不高,致使其復發率較高。因此,在抑郁癥治療中配合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非常重要。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6月對32例抑郁癥患者予以共情護理,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患者的抑郁情緒、生活功能比較
1.1 研究對象
收集我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抑郁癥患者65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關于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標準[1],且患者均無智力、認知異常或伴其他精神疾病。用拋硬幣的方法將65例患者隨機分2組,對照組33例患者中男女占比18:15,年齡18~57歲,年齡(40.02±8.69)歲;而研究組32例患者中男女占比19:13,年齡20~54歲,年齡(40.87±8.90)歲。經對比,兩組基本情況無明顯性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精神科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心理疏導、病區環境護理等。除此之外,研究組還給予共情護理,其具體流程為:(1)加強共情護理知識培訓:由科室主任及護士長主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共情護理培訓學習,通過集中授課、模擬演練的形式教導護理人員共情護理的理論知識、技巧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并共同商討共情護理的實施流程。(2)耐心聆聽: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家屬交談,認真聆聽患者的訴說,并在此過程中不發表個人意見、不阻止患者,但使用眼神、點頭、語氣詞等方式鼓勵患者盡量說出心中的想法。密切留意患者的語氣、肢體、面部表情變化,以提升護患的共情反應。(3)共情體驗: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的想法后,應對其問題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病患的角度設身處地感受其痛苦,并對患者反饋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增強護患之間的情感共鳴,盡量發現患者問題的根源。(4)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反饋自己分析的意見,在確認護患雙方的共情體驗后,護理人員向患者表達自己的理解與關心,并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以及專業知識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惑,有針對性予以心理疏導,引導患者從不同角度、層析分析事物,并幫助其認識自身的優勢,增強其正向意識。鼓勵患者多參與室內、戶外活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此外,針對語言較少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多給予一點耐心,通過非語言的形式向患者表達支持與關心,爭取獲得其信任,提升其治療積極性。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護理前后患者的抑郁情緒變化,選用抑郁自評表進行評估,其分值與患者抑郁程度呈正比;②選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分表(GQOL-74量表)測評患者的生活功能情況,該表主要從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分高低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計數數據經χ2檢驗;而計量數據以(x±s)表示,經t檢驗。P<0.05代表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DS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但護理后,研究組SDS顯著少于對照組,且患者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等各項生活功能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抑郁癥是一種以情緒持續性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常常表現出自卑抑郁,甚至是悲觀厭世,嚴重的還會產生幻覺妄想等癥狀,且該病具有治療周期長、治愈率低、復發率高等特征,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質量。
相關研究指報道[2],在抑郁癥治療的同時,給予病患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減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臨床療效。然而,以往臨床常規護理只是單純地遵醫囑予以護理操作,并未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患者的真正感受,缺乏針對性,難以完全滿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致使其臨床效果不高。本研究為進一步改善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狀況,對研究組抑郁癥患者予以共情護理,該護理模式主要是要求護理人員以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家屬交流,并站在病患的角度理解患者,通過共情體驗、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來減輕患者的痛苦,緩解其不良情緒,進而增強患者的自身認同感,充分調動其治療積極性,促進病情康復[3]。研究結果也表明,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抑郁情緒改善狀況、生活功能均更佳,提示共情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功能。
(作者單位: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
[1]戴云飛,肖澤萍,趙敏,等.ICD-11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在中國的工作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5,48(2):126-127.
[2]宋虹霞.心理護理在臨床治療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5):175-176.
[3]嚴芳,孫素珍,胡珊珊.共情在精神疾病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3):2993-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