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香
心胸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
●游水香
目的:探究心胸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方法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選取所在科室72例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將所有的患者分為乙組和甲組,每組實驗樣本為36例,乙組進行常規的護理干預,甲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評估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恢復情況和并發癥狀發生率。結果 相對于乙組,甲組的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和較好,P<0.05;相對于乙組,甲組患者的并發癥狀發生率較小,P<0.05,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結論 給予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開展舒適護理干預,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改善顯著,值得臨床效仿。
心胸外科手術;護理;呼吸功能訓練;效果
相對于其他的手術,心胸外科手術所承擔的風險較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高。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性較大,手術時間長,手術操作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心胸外科手術患極容易出現生像肺不張、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癥狀,嚴重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以及患者病情的康復。因此,臨床上要積極的重視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開展呼吸功能訓練,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1]。本次研究就心胸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進行深入的分析,總結如下:
1.1 基線資料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選取所在科室72例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將所有的患者分為乙組和甲組,每組患者均為36例。
乙組男20例,女16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82歲,最小年齡是56歲,平均年齡(66.8±6.4)歲。甲組男17例,女19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81歲,最小年齡是58歲,平均年齡(63.2±5.3)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開展心胸手術。
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可為之后觀察指標的系統研究做好鋪墊,展開充分的對比。
1.2 護理方法
乙組進行常規的護理干預,甲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要通過宣傳手冊或者一對一講解等方式使得患者能夠正確的認識呼吸功能訓練,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開展工作[2]。
1.2.2 呼吸功能訓練:護理人員需要正確的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要求患者將雙手分別置于胸口及上腹部,適當的增加力量,開展腹部的抬起和收縮,能夠幫助患者開展有效的氣體交換,進一步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環狀態,患者進行常規的胸式呼吸會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患者容易出現進行腹式呼吸,指導患者將雙手置于患者的上腹部和前胸位置,采用鼻子進行有效的呼吸,在呼氣時盡量使得患者的胸部保持不動,呼吸的頻率遵循慢而深,增加患者的氣體交換。術后患者會出現的咳嗽癥狀,會加重患者的手術切口的疼痛感,患者會懼怕咳嗽,對此,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在開展深吸氣后進行程度較輕的小聲咳嗽或者發聲咳嗽,將痰液有效的排出,長期吸煙的患者或者年齡大的患者,可針對性的配合霧化吸入治療[3]。
1.3 觀察指標
①肺功能指標②滿意度,滿意度評分標準:一級滿意度:總評分≥90分;二級滿意度:總評分80~90分;三級滿意度:總評分70~80分;不滿意度:總評分< 70分為。總滿意度=一級滿意度+二級滿意度+三級滿意度。③并發癥狀發生率∶患者的并發癥狀主要包括肺不張和胸腔積液等。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Epidata3.0軟件錄入所有的數據,采用SPSS15.0的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開展有效的統計,并且做出系統的分析,其中包括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肺功能指標為計量資料,采用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并發癥狀發生率和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采用平均數n,%表示,x2進行檢驗,兩組間的數據差異明顯,即(P<0.05)。
2.1 肺功能指標 見表1

表1 肺功能指標[x±s]

表2 滿意度比較[n(%)]
2.3 并發癥狀發生率
甲組患者出現肺不張1例,胸腔積液2例,并發癥狀發生率是8.33%。乙組患者出現肺不張3例,胸腔積液5例,并發癥狀發生率是22.22%。與乙組相比,P<0.05。
心胸外科手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肺不張、肺部感染以及呼吸衰竭等,臨床上為有效避免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的康復果造成一定的影響,重視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開展呼吸功能訓練,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呼吸肌功能協調鍛煉,使患者的肺活量和吸氧量不斷的增加,術后可進行有效的咳痰和咳嗽,使其呼吸運動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患者呼吸循環狀態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開展有效的通氣[4]。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訓練,可促進患者的肺部膨脹,使患者發生肺部感染幾率降低,指導患者開展縮唇呼吸訓練和深呼吸訓練,使功能殘氣的排出量逐漸的增加,對氣體開展有效的交換,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手術耐受性,對術后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具有較為突出的效果,可進一步的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發揮良好的促進作用。指導患者開展縮唇呼吸訓練,可對小氣道過早的關閉發揮積極的預防作用,可使患者的肺泡內的殘氣量得到充分的減少,有效增加患者的通氣量等[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給予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開展舒適護理干預,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改善顯著,患者的滿意度較高,甲組患者的滿意度(94.44%)顯著高于乙組患者的滿足度(75%)。因此,值得臨床進一步的借鑒與學習。
(作者單位:成都雙流區第二人民醫院)
[1] 王立輝.心胸外科手術護理中呼吸功能訓練應用進展[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6):119.
[2] 董晨艷.心胸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7):182.
[3] 薛娜.胸外科手術護理應用呼吸功能訓練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230-231.
[4] 劉麗紅.術前醫學心理干預對全麻老年患者蘇醒的影響[J].河北醫藥 ,2016,38(8)∶1275-1277.
[5] 方雪.術前呼吸操鍛煉在開胸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