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敏 段磊 蘇詩情 王妍 郭啟航
淺談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陳嘉敏 段磊 蘇詩情 王妍 郭啟航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社會發展的儲備力量,其身心發展影響著國家未來前途的發展,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峻。學生宿舍作為當代大學生休息和生活最主要的場所之一,宿舍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尤為明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來提供可能性。
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大學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數目增長速度逐漸加快,越來越多的學生走入了大學校門。新同學進入大學,最先接觸的便是學生宿舍。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休息、社交的重要場所,宿舍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男生一周內平均在宿舍度過是時間是82.4小時,女生是92.1小時,分別占一周總時數的49.4%和54.82%。[1]由此可見,現階段的大學在校學生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時候是在寢室度過的。也因為如此,宿舍人際關系的建設顯得更加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給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不知不覺而又自覺自愿地接受,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
大學是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上又一次面對心理矛盾發生、轉化并趨向成熟的時期。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狀況是健康的,盡管如此,大學生仍屬于心理障礙的高發群體。
近年來,高校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據統計,47%的大學生存在輕微的心理問題,21.3%的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從2004年馬加爵事件,2009年吉林農業大學郭力維因室友打呼嚕影響其休息而殺害室友,到近幾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捅死室友,復旦大學研究生在飲水機投毒等。這一系列的校園案件無一不向我們展示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峻性,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刻不容緩。
據調查結果可知,17%的宿舍有矛盾發生,3.3%的宿舍內人際關系非常緊張。從表中數據可看出在高校宿舍里,女寢比男寢人際關系稍微緩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學生顯得更加難融入集體宿舍,多數的矛盾沖突都因學生妒忌和不信任心理所造成。

統計變量認為宿舍關系十分和諧情況
2.1 宿舍環境的原因
宿舍環境是指一個宿舍的物理環境和情感氛圍的結合,它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構成。從表面上看,宿舍只是一個睡覺休息的地方,但它背后隱藏的卻是種種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矛盾和情感。宿舍成員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生活空間里朝夕相處幾年,室友間的一言一談會影響彼此的心理,室友間的人際關系顯得顯得更加重要。室友中若有人長期帶有負面情感,同宿舍里的人很容易就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宿舍氛圍長期處于悶悶不樂的狀態,負能量增加。
2.2 個人的原因
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是獨生子女較多的一代,因此很多大學生從小都是一個人玩耍,很少與兄弟姐妹相處,加上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對其疼愛有加,做人做事一般以自我為中心,宿舍生活等與人集體生活的經驗相對較少。很多同學帶著較高的期望來結識新朋友,但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后,便失去了耐性,一再埋怨:這位同學太自私了,那位同學好難相處等的感嘆。不時數落與別人相處中的缺點和不是,集中體現了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不成熟。
3.1 良好的人際交往對情緒具有穩定、補償作用,促進社會知識的學習
大多數同學在大學階段都屬于異地求學,沒有了父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離開那些熟悉的朋友和生活環境,孤身一人來到外地,首先接觸到的便是宿舍。因為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的變化,新同學難免會產生抗拒心理,拒絕跟陌生人說太多。此時,宿舍便是他們最親近的“家”,室友變成了他們最親近的家人。對新生來說,室友在此期間填補了家人朋友位置的空缺,穩定其心里的不安情緒。遇到不懂困難時,有室友的指點幫助,更加有了一種被照顧的滿足感。同時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是大學生真正步入社會的分界點。室友則是這個小社會里最先需要解決的人際關系問題。大學宿舍與初高中最大的不同是其成員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一個寢室里有南方人同時也可能有北方人,由于文化差異、家庭環境、生活方式和個人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有其獨特的人格品行特征。在幾年的相處中,室友們的語言和行為無時無刻地在影響自己,通過與先進室友的交談、行為等各方面的相處中,可不斷地學習和改進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方式,不斷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
3.2 不良室友關系容易增加學生心理負擔,產生犯罪心理
學生從離開家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對身邊各種環境進行重新適應。從熟悉到陌生,從依賴到獨立,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甚至還有一些外地學生要面對的是不一樣的語言環境,這一切都使新同學感到陌生而一時難以適應,缺乏安全感。若此時沒有一個良好的室友關系,新生安全感沒有感到滿足,會感到孤獨、精神緊張、情緒壓抑,在外求學的同學思鄉之情加重,覺得大學還不如高中時好。如此長期發展下去會影響新生與室友交往,導致寢室人際關系緊張,增加心理負擔,抗拒在寢室生活,不利于寢室成員產生歸宿感。同時,寢室室內環境是否干凈明亮、結構擺設是否合理順眼都直接影響著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據統計,在學生打架、斗毆實踐中,60%左右是由學生宿舍中的矛盾引發的。[2]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門窗緊閉、通風不良、被褥不疊、垃圾任意丟棄、蚊蠅孽生的環境中,會出現惡心、頭暈、食欲不振、壓抑、易怒等癥狀,久而久之會使人憂郁寡歡,甚至出現心理或人格變態。[3]雖然環境影響不是造成犯罪的決定性原因,但卻給犯罪心理的生長提供了溫床。
4.1 學校方面:高校在實行擴招的同時,應做好宿舍基礎設施建設和宿舍維修工作,適當借鑒國內外一些相對成熟的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可行的建設計劃,完善宿舍自然環境。在構建寢室人文關系方面,校方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不斷完善:①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定期開展心理教育的主題班會,學習與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引導構建和諧良好的宿舍環境。②培養高素質宿舍管理人員,定期進行查寢,深入了解各宿舍的基本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③發揮寢室長的領導作用,對寢室長進行系統性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發展寢室長為室友的朋輩心理咨詢員,及時幫助舍友走出困惑。
4.2 學生方面:創造良好的宿舍環境,需要每一位宿舍成員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需要每位成員共同搞好宿舍衛生,保持宿舍干凈整潔,可以養些小植物在宿舍,既陶冶情操還能美化宿舍環境。其次緩和宿舍人際關系應盡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以誠待人。
一般情況下,兩個人剛認識之初,最先接受的是對方的人,然后才是接受他所說的話。因此,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態度應該誠懇,要避免油嘴滑舌,高談闊論。實事求是,用真誠的心和他人聊天交談會增強自己話語的可信度,而且不會讓人覺得厭惡,有利于交往的繼續深入。
②換位思考。
很多的宿舍矛盾都源于同寢室室友間互相的不理解,大學生要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觀念,正確處理好與室友同學之間的關系,相互尊重,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對方的角度, 多點奉獻與包容,必要時做出適當的自我犧牲,往往可以化解很多小矛盾。
③寬容豁達。寬容是指在人際交往中對于遇到的沖突、矛盾持忍讓態度,過分的爭執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當眾的吵鬧只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沒有涵養。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急于表明自身的立場態度或發表評論,適當的沉默或許會是更好的解決辦法。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能忍讓的盡量不爭吵,善用“對不起”、“抱歉”、“不好意思”等禮貌用語。另外,培養自身的幽默感有利于緩和尷尬或緊張的氣氛,減少爭吵矛盾的發生。
④互補互助。大學生在寢室生活中應學會互補互助。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借鑒別人的優點,以改正自己的缺點。在宿舍生活的過程中,當室友遇到一些麻煩,或者是有什么自己能夠幫助到的盡量幫忙。同時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也應積極尋求室友的幫忙,以此來體現大家雙方的價值。這種互惠互利的情況越多,交往雙方的關系就越穩定和密切,反之,交往雙方就疏遠。因此,在與室友交往過程中多關心室友,遇事多擔待,互惠互利,在大學幾年里共同進步。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各高校應從不同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符合學校發展的宿舍環境建設方案。大學生在集體宿舍生活中也要不斷探索,正確處理好各種宿舍人際問題,遇到問題且難以解決的,應積極尋求老師及朋友的幫助,為構建和諧宿舍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作者單位:長醫學院)
[1]馬建華.高校宿舍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文化學刊,2009,7(4).
[2]董雪.論不良宿舍環境對大學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響及預防[J].校園心理,2009,7(4):258-259
[3]郭勤,大學宿舍管理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65-68.
課題編號:長醫學【2015】1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