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波
【摘 要】采用信息化優化技術優化菌種管理流程,改善原手工管理的不足。采用軟件工程方法,借用大型數據庫、顯微鏡攝像頭、照相機等硬件設備,在檢驗科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開發菌種管理系統。最終完成菌種管理系統的研發并投入使用,實現菌種歸類、情況記錄、圖像采集、標簽紙打印等功能。菌種管理系統對優化菌種管理流程,減少紙張浪費,降低科室管理成本,提高微生物室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微生物學研究和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微生物室;菌種管理;信息系統;流程;優化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Bac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
JIA Hai-b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mprove the original manual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 Using the metho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from large databases, camera cameras and other hardware equi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inspection department, to develop the bacteria management system. Finally completed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 into use. The bacteria classification achieves record, image acquisition, label printing and other functions.Bac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to optimize the strain management process, reduce paper waste, reduce the cost of departmen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personnels working efficiency, promo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crobial resources in microbiology, plays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Microbiology laboratory; Bacter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ss; Optimization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通信和數據庫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日趨成熟,使用計算機完成實驗數據的采集、跟蹤、分析、處理的管理手段應運而生,并逐步擴展到對實驗室設備、材料、方法、人員和生物安全等全方位的管理[1]。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溫醫一院)自主研發的檢驗科管理系統(以下簡稱LIS),對實驗室所有日常事務實現了全面數字化管理,并在提升實驗室整體水平、運行效率和規范管理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利用LIS,通過設計實現一個菌種管理系統,將微生物菌種的日常手工管理模式電子化,并在菌種管理系統中實現菌種的歸類、情況記錄、圖像采集、留存記錄及查詢統計功能,從而規范菌種狀況的收集和整理、操作的科學和精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微生物室運行成本。
1 系統設計背景
溫醫一院為全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日均送檢標本量高達13000例以上,其中微生物標本日均338例。傳統方法對菌種的管理僅局限于打印檢驗清單、手工記錄菌種情況、手工登記菌種入冊,手工書寫標簽貼并保存入冰庫。管理工作量大,需投入較多人力,且回溯查找菌種麻煩,具體描述缺失。不僅管理成本高,而且不精確、不規范、不科學。
2 系統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
基于LIS的菌種管理系統應具備維護菌種歸類方法的維護,然后要實現5項業務功能,包含菌種歸類、情況記錄、圖像采集、菌種登記、菌種標簽紙打印等功能;此外還需提供菌種查詢及報表功能。
2.2 菌種處理需求分析
微生物室標本從采集到培養及報告過程普遍需要經歷3~5天的時間,其中經手人可能超過3~4人。本系統中將解決各個環節的情況記錄、人員記錄、時間記錄、圖像采集以及菌種儲存的問題。菌種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
3 系統功能設計
菌種管理系統主要分為圖像采集和管理軟件兩個模塊,前者主要實現采集顯微鏡攝像頭中的圖片,后者提供各項管理需求及圖片關聯功能。系統架構如圖2所示。
3.1 圖像采集
顯微鏡攝像頭選擇高性價比、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產品,需考慮攝像頭的成像分辨率,能提供具體開發包實現在菌種管理系統中直接調用。
3.2 菌種情況記錄
微生物室人員將菌種的各項指標進行歸納,整理出常用描述。菌種管理系統根據材料提供各種選項,方便微生物室人員直接勾選,另外提供備注框輸入特殊情況。
3.3 菌種歸類方法
微生物室人員維護菌種編碼及編碼與多種細菌的對應。菌種管理系統根據細菌類型,自動生成遞增的編號。
4 系統實現
4.1 菌種管理系統實現
溫醫一院將菌種管理系統嵌入檢驗科管理系統,細菌記錄分為標本外觀、鏡下形態、培養、生化反應及藥敏三大塊,并提供單選框、多選框便于微生物室人員錄入。
菌種的圖像采集根據菌種的外觀、鏡下形態、24h培養物、48h培養物及特殊情況分別提供不同的顯示位置,以便微生物室人員更好地觀察。
菌種的報表目前提供根據編號范圍查詢,根據留種日期范圍查詢兩個功能,并按需篩選細菌類型。
4.2 終端軟件開發及運行環境
數據庫管理系統:Oracle 11g
軟件體系結構:Client/Server
網絡結構:100/1000Mbps以太局域網
應用軟件開發工具:Power Builder8.0
5 系統成效
菌種管理系統目前已在溫醫一院投入使用,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用戶界面友好,人機交互良好,操作簡單易用。經過多次調整和功能擴展,目前該系統功能包括菌種各情況描述、菌種圖像采集、菌種歸類、菌種留存、菌種標簽紙打印、數據分析及報表統計等。該系統取代了以往的紙張記錄,減少紙張浪費,降低了微生物室的成本,加強了菌種的管理力度,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節約醫院的人力成本,為微生物學研究和微生物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很有利的保障,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鄧波,葛杰,王建,張維誼,徐峰,周錦萍.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在動物微生物菌種資源保藏方面的應用[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5(3):52-57.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