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勾靖國
【摘 要】本文通過FLAC3D對張家灣堰煤礦6號煤層6106工作面,開切眼錨桿支護長度數的確定進行了數值模擬。通過模擬得到頂錨長度至少取2.4m,幫錨桿長度應取1.8m。對工程現場確定錨桿的錨固長度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錨桿支護;數值模擬;開切眼
支護和加固也可以歸類為主動的或者被動的。主動支護的實施將在巖石表面施加一個事先確定好的荷載,對于長壁開采面它可以采用預拉的錨桿和錨索、液壓支柱、膨脹、膨脹式分段混凝土襯砌或動力支架的形式。在需要支護或單個巖塊或巖石松動區產生的重力荷載作用時,通常要求主動支護。被動支護或加固在施工時不需要加荷載,相反,支護荷載是隨巖體變形逐漸加上去的。被動支護可以用鋼拱、木架或復合式砌體設置,也可以用未預拉的巖石注漿錨桿、鋼筋或錨索來實現。未預拉的巖石注漿錨桿、鋼筋和錨索通常稱為錨栓。
錨桿支是屬于“以柔克剛,緩沖讓壓,穩定支護”的基本準則。讓圍巖發生充分的變形、位移,使得圍巖由于邊界條件發生變化而引起應力重新分布,引起的應變能。充分發生位移會釋放大量的應變能。提高圍巖的自承能力[1]。這就是錨桿支護的很大的一個優點,自從有了錨桿支護以后,在礦山中支護問題已經不是困擾采礦工程的主要問題了。
本文對同張家灣煤礦開切眼的頂板支護錨桿參數進行了確定,通過現場得測試:底鼓由原來的200~400mm減小到50~200mm;片幫次數減小到原來的40%,片幫塊度減小到原來的30%;碎石冒落次數和量減少到原來的30%,塊度減少到原來的2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支護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1 錨桿的作用機理
錨桿可以用來懸吊層狀巖石中可能失穩的頂板梁。錨桿錨固裝置一定要錯入到潛在破壞區以外。如假定不穩定區的巖石重量全部由錨桿所承受而使錨桿受力,則有:T=γDs2
式中:T為每根錨桿的工作荷載;γ為巖石的容重;D為不穩定區的厚度;s為縱向及橫向巖石錨桿間距。減跨作用:把頂板看成一個長的巖梁,在巷道頂板巖層中打入錨桿,錨桿簡化為一個鉸支座的力學模型。相當于把跨度大的巖石梁,通過錨桿打入巖石里,起到了減跨的作用。組合作用:把錨桿錨入巖石中,類似于一個層合巖梁變成疊合巖梁。由于上覆巖層對頂板的壓力一定則彎矩就一定,根據材料力學彎曲正應力計算公式得,層合巖梁變成疊合巖梁,這樣彎曲應力就減小了。這樣就使得圍巖應力降低,改善了圍巖的應力狀態。用錨桿錨固圍巖,圍巖和錨桿的相互擠壓形成一個承載環,這樣就提高了圍巖的承載能力。
2 煤及頂板巖石力學參數及穩定性評價
6號煤層頂板為粘土巖,或為粗砂巖頂部為硬質粘土巖,底板為軟質粘土巖,遇水分解成泥狀可塑性強。
3 用FLAC3D有限差分軟件對6106工作面的仿真模擬
根據張家灣煤礦的地質柱狀圖和6#煤層6106的地質條件。建立相應的數學力學分析模型來確定錨桿的支護參數。用FLAC3D有限差分軟件進行了數值模擬。該軟件是為巖土工程應用而開發的,采用了拉格朗日顯式算法可以跟蹤材料的漸進破壞和垮落,這對采礦工程是很重要的[2]。
6#煤層的平均厚度為11m,在該煤層的地質條件下開切眼,巷道總高度為3m。6106開切眼尺寸長7.5m,寬3.0m。巷道頂板層由頂煤、軟巖及硬巖層組成, 上覆巖層的模擬厚度到地面其厚度為87m。底板模擬邊界為10m,兩幫的模擬厚度為25m。對于邊界條件的確定,上部邊界條件簡化為應力邊界條件,模型的下部邊界條件簡化為固定端,即下部邊界的位移為零。模型共劃分23000個六面體體單元,共有25533個節點。圍巖的物理力學參數以上述表格1的實測參數。
模擬中主要考慮圍巖屈服破壞的范圍,破壞準則是摩爾-庫倫準則。目的是用來確定錨桿的支護參數。切眼開挖模型網格劃分如圖1。
3.1 在無錨桿支護下6106工作面開挖破壞范圍的仿真模擬
巷道開挖后,由于巷道表面徑向力為零,原來巖體的平衡遭到破壞。巷道頂部的巖體壓力傳遞到兩幫,使巷道兩幫巖體中的鉛垂應力增大。由于挖掉部分巖體形成巷道空間結構,地應力的邊界條件發生了變化,條件變成自由邊界條件。重新分布的應力失去了傳遞的介質,所以只能通過兩幫傳遞。在巷道周邊由于應力集中,產生屈服甚至塑性流動[3]。
在無支護的條件下,圍巖破壞的等應力圖見圖2。根據摩爾-庫倫巖石強度判據可知,頂板的最大破壞區域為2.0m。兩幫巖層的破壞深度達到1.4m。所以若不及時支護則會導致頂板冒落,兩幫片幫嚴重。根據錨桿的支護原理,通過錨桿的錨固力可以使破碎的巖石形成一個整體結構,減少了圍巖的位移;提高圍巖的整體承載能力。通過模擬可得錨桿的長度在2.4m左右為最佳長度,幫錨桿的最佳長度為1.8米左右。
3.2 圍巖垂直應力分布情況
根據開挖后巷道圍巖垂直應力模擬結果,圖3無支護下巷道垂直應力分布。
從應力分布云圖的情況看,由于開挖形成空間后應力重新分布,在2.0m范圍內為應力屈服區。形成一個圍巖松動區-應力降低區。在兩幫應力降低區離巷道壁為1.0m且兩幫垂直應力呈對稱分布。在兩幫1.0~1.5m左右范圍為彈性應力區。在塑性區和彈性區的交界處應垂直應力達到峰值為11.5MPa,和巖石力學塑性區的次生應力理論推導的趨勢是一致的。
4 支護效果小結
通過對開切眼巷道在無支護下的情況下,確定了圍巖的破壞范圍,在頂板中部的深度2.0m范圍為降低區。在水平巷道彈塑性交界面位于1.4m的深度處應力增大區。根據模擬結果可知,若不及時支護,容易頂板冒頂,兩幫嚴重片幫。本文通過FLAC3D對張家灣煤礦6號煤層6106工作面,開切眼錨桿支護長度參數的確定進行了數值模擬。通過模擬得到頂錨長度至少取2.4m,幫錨桿長度應取1.8m。通過現場測試支護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通林,譚學術,劉傳偉.礦山巖體力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2]肖猛,丁德馨,莫勇剛.軟巖巷道圍巖穩定性的FLAC3D數值模擬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7(01).
[3]李忠亮.煤巷圍巖控制與錨網支護技術的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2.
[責任編輯:王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