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摘 ? 要:設計師的創意思維能力是決定一件設計作品好壞的關鍵。本文通過對藝術大師們作品的分析,闡述了設計師創意思維和對設計素材的把控關鍵在于設計師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設計;創意思維;想象力;觀察力
中圖分類號:J50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175-01
對于一個好設計來說,設計素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設計師、尤其是正在學習設計專業的學生由于素材的匱乏和想象力的缺失,做出的設計作品平庸、膚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廣泛而正確的收集設計素材然后再加以巧妙的運用、由此拓寬設計師的創意思維能力是設計作品成功的重要條件。某位設計大師曾說過,作品不是做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設計的創意思維往往是在想象的基礎上產生的,豐富的想象力,是新穎別致的設計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創意思維與靈感的來源---設計素材的找尋
以出人意料的想象力而知名的福田繁雄的設計常常具有一種突破常理的意象形思維,以超現實的意象表達創意,引人玩味。他的作品常常以簡練的線或面構成,充滿幽默感,其不拘一格的創新意念是他作品成功的關鍵所在。他用敏銳的目光觀察生活和自然中的點點滴滴,以其獨特的才思構筑理想化的變異形象,形成了帶有強勁視覺沖擊力的個人風格。藝術創作的途徑往往都是相通的,比如另一個大師,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妮婭·沃爾芙(弗吉妮婭·沃爾芙是英國現代派小說的代表人物)。她的短篇小說《墻上的斑點》是意識流小說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在這篇小說中,沃爾芙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描寫女主人翁在看到墻上一個斑點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豐富的聯想,和難以抑制的設計構思。墻上一塊斑點,往往不為人們所注意,但伍爾芙卻獨具慧眼地在普通的斑點中產生了新的創作靈感,用新穎別致的構思把讀者帶入浪漫奇譎的想象境界。
以上兩位大師均善于觀察、分析,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小東西,比如沃爾芙的斑點、福田繁雄的別針、螺釘、水具等,他們均賦予它們一種不合情理的真實意趣。平凡生活中不引人注目的小物象經其異化設計,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并喚起人們對它的重新認識和豐富聯想。而這正是值得我們廣大設計工作者借鑒和學習的。
二、創意思維中的觸景生情---設計素材的運用
藝術設計的設計構思不能像繪畫那樣隨心所欲的表達作者自己的情感、觀念,而必須是根據大眾的特定需要,在一些具體條件的制約中去完善設計構思。這種來自客觀因素的制約,有時也會影響我們的思路。但事物的發展總是相反相成的,在一定條件下,不利因素也會轉化為啟發我們設計構思的有利條件,并為我們的設計提供新的創作角度。
所謂觸景生情,自然界一切景物都能激發我們的設計靈感,它們的造型、色彩經過一定的提煉、整理后,都可以作為設計素材,啟發設計者的創作思路。自然中的設計素材雖多,但當我們應用時總是會發現,它以前已被用過了。自古以來,同種素材一直被喜愛它們的藝術家用了再用,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圖形和經常性的主題貫穿整個設計史,但我們同時應注意到:每位設計師都運用他們自己的方法去使用這些圖形和素材。拿植物來說,我們見過成百上千種以植物為主題的作品,而它們都具有不同的含義,單是在繪畫領域中,那不計其數的以植物為題材的作品也足以表明:一種物象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有的人可能只捕捉對一朵花的瞬間印象;也有的人可能將對花與葉進行仔細全面的研究;還有的人或許對植物的形態進行抽象,組織出一幅非具象的畫面;而另外一個人也許把植物當作一種傳達感覺和處境的符號。所以相同的題材反復使用,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同樣的題材僅僅只停留在自然的、表面的形態上的大小變化或加減處理,那就太不夠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現代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進步又為現代設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們有了豐富的設計素材、有了更新的視野,有了先進的設計工具,就應充分利用現代設計的原理,運用形式美的法則,在現實與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馳騁,從具象的形體中找出抽象的形態美,然后再將這種形式美進行分解、組合、同構等,重新構成新的設計作品。
三、完美設計---設計素材的升華
同樣的,當我們用動物資料作為設計的素材時,這些生動可愛的形態、鮮艷明快的色彩和美麗漂亮的羽毛和皮毛,就會觸發我們的靈感,瞬間的閃念會引起我們的設計構思。設計者就應善于抓住這些即興的構思,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加工,給予異化變形,設計出一幅新穎別致的設計作品來。另外也可以利用先進的觀測儀器進行觀察,既可以把動物推倒很遠的地方,使之變成一個點;也可以拉得非常近,使它身上的每一個細小的結構和形態都清晰可見;還可以仔細觀察聯想皮毛的色彩和形的組合,所產生的特殊韻律,甚至可以分析一下動物身上偶爾閃出的奇異的反光所留下的色彩幻覺。總之,在設計者眼里,看到的不只是一只動物的具體形象與色彩,而是由此而產生的一連串的形式美的圖形和一些具有節奏感、韻律感的線條或符號,然后把這些東西進行加工整理成為設計素材。正確運用設計素材,能激發人們的設計思路,產生完美的設計意圖。可是,有些設計人員卻總是讓一些資料素材牽著鼻子跑,卻不能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只是作一些機械性的搬用、拼湊,造成這種情況,除了設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藝術性修養等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善于發現素材中符合形式美基本法則的部分。
對于具象形態形式美感的塑造,可以從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看到。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的先驅,他于1915年左右創作的《蘋果樹》和《構圖十號:碼頭與海洋》兩幅畫中,采用斷續的弧線來表現樹枝的節奏,用短短橫線和豎線表現海浪、碼頭及其兩者相互間的關系,在整個畫面中看不到任何一棵樹、碼頭、海洋,但通過他奇特的想象與構思,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線條符號,卻能使觀者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作為從事設計工作的人來說,正需要有這種從具象中抽象出形式美的想象與構思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善于觀察物象,不僅要看到物象外在的造型、色彩,而且要抓住剎那閃爍的視覺殘象,以形式美的法則進行設計構思。
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康定斯基的名作《騎士》。如果我們單純地看那些表示騎士和馬的線條,會令人費解,說它具象又不夠像,說它抽象,卻還有具體的形態。但是,從整個線條在畫面中組成的形式看,具象形態的騎手和馬已變成抽象的色點和線條的載體;畫面的空間,排列著顫動的、急速的運動狀的線條與色塊,故事也就淹沒在這抽象的圖形之中。康定斯基主張音樂與繪畫的結合,用繪畫的語言即色彩、線條、塊面等來表達音樂的美感。如果我們不是從形式美的角度去認識,那將是無法理解和想象的。
豐富的想象力來源于生活,它需要我們經常不斷的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思考,提高對一切事物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敏銳的感覺。觀察是重要的,以不同的方式收集熟悉和陌生事物的資料,進行視覺比較——蜘蛛網和鞋帶,鐵鏈和毛線,動物骨架和鋼筋結構。同時利用其它藝術家的經驗和其它文化的經驗改進我們的設計。發揮想象力的要素有很多,這里只說一下有關“臨界點的美感”問題,沃爾芙的小說《墻上的斑點》,在圍繞斑點展開了豐富的聯想以后,到小說結尾時才點出“墻上的斑點只是一只小蝸牛”。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指明墻上的斑點是只小蝸牛,文章就很難做下去了。當作者只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斑點時,它所承載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
因此,我們在觀察事物時,也應該不受具體物象的約束,盡可能地拋開具象、延伸想象,對一個司空見慣的物象,先丟開我們的慣性思維,可以用一種從未注意過的角度去觀察分析;不是簡單的去發現一個新的物象,而是去發現包含在該物象中的形式美;然后用設計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創造出具有形式美和時代感的完美作品。
參考文獻:
[1]桂元龍.設計解碼[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
[2]弗吉尼亞·沃爾夫.黃梅,等(譯).墻上的斑點[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