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天璽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模式(七)
文/王天璽
“一個富強穩定的中國,不但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可帶動全球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邁進。”
中國共產黨誕辰90周年之際,各國學者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
德國著名學者英戈·南特韋克認為,“破解當代中國之謎,肯定首先要破解中國共產黨之謎。西方政治界絕大多數人不太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特殊性。
“(一)歷史基礎。中共能夠成為執政黨,是因為中國90%以上的老百姓當年支持中國革命。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是二戰后蘇聯紅軍進入后形成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則是人民做出的選擇,中共是中國人民選擇的,獨立而非外界強加的。
“(二)執政理論。西方國家政黨的理論都是為了每天政治需要的簡單理論,而不像馬列主義那樣,是一套擁有完整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思想基礎和基本理論,超越了日常政治,這是與資產階級政黨的一大區別。
“(三)人民擁護。盡管犯過錯誤,例如‘文化大革命’和‘大躍進’,但中國共產黨執政依然得到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和擁護。這引起西方許多人的不解。原因在于,在中國執政面臨巨大挑戰,不犯錯誤不可能。中國共產黨在60多年的實踐中,把一個一窮二白、出發點基本為零的中國,發展成為如今一個穩定的國家,一個經濟、政治、軍事都比較成功的國家。中國發展之路是成功的。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必然會發生危機,是個死胡同,沒有未來。現在中國可以利用(這一體系),但不要認為它會長存。
“中國每年10%的經濟增長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合理的、平等的政策目前非常重要,中國必須關注社會福利,避免社會貧富差距過大,關注工人勞動條件和安全條件,以及農民和偏遠地區的生活水平。中共應該繼續打擊貪污腐敗現象,樹立執政黨兩袖清風、為人民謀福利的形象。
“資本主義國家是階級社會,所謂人民性強的黨,無論是德國的社民黨還是基民盟,都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黨,不是為了人民,是資產階級執政黨,人民性只是這些政黨的廣告宣傳而已。
“中國共產黨人民性很強,但應該更好地宣傳,但現有的宣傳方式太古老,效果不好,有待改進。例如,在一些國際上特別關注和爭議的話題上,例如劉曉波事件,中國往往采取回避或者淡化方式,沒有向西方做出充分的解釋,沒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和農民,中國當前的領導者做了很多工作,在改善工農利益上有一些變化和進步,例如農民工待遇的改善。這個方向很好,對鞏固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是最好的方法。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長期的、基本的理論。第一,社會主義還不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必須有這個國家的特色;第二,中國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專有詞的國家。中國所走的路線是別人沒有走過的,不是東歐社會主義簡單的計劃經濟,不是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共就非常有前途。”
法國學者恩里克·杜賽文:“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有著全球性的意義。在這90年,特別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以及領導人的傳承。而現在的中國共產黨無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共產黨,特別是看到蘇聯以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情況,我們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是共產主義陣營的唯一‘幸存者’。可以說中國政治經濟的精英們以及中國共產黨本身對于國際國內形勢都有著清醒的認識。與蘇聯以及其他共產主義政權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快速吸收外界的意見的同時,循序漸進地進行改革。一些學者使用‘過渡政策’來形容中國的某些經濟、社會政策。也就是說,中共在向外部學習的同時,慢慢地改進以及完善黨內機構和體制,以這樣的方式實現短、中、長期的不同目標。我認為,這個概念的掌握能夠幫助一個人了解中國近幾十年來的變革以及了解中國共產黨。
“在整個資本主義史,甚至人類史上,中國都是在改善赤貧方面做得最出色的例子。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可以看到,從上世紀80年代到去年為止,一共有3.5億中國人脫離赤貧。中國在幫助人民脫貧方面做出的努力非常值得我們拉丁美洲國家學習。同樣的,在科技發展、投資、基礎建設、高等教育等領域,中國的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
弗·伊·多布連科夫(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院士、莫斯科大學社會系主任)說:“我認為,現在的中國共產黨是政治組織中的某種標桿和范例。因為從實踐當中可以看到,這個黨有自己的綱領、目標。這個目標可以給人民帶來最大利益,能動員廣大群眾的能量來實現既定目標。任何黨派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在意識形態中含有需要實現的理想。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構建最為公平的社會。根據我的了解,中國共產黨為此做了很多很多,它在中國和世界都鞏固了自己的威信。盡管存在很多難以避免的問題,它確實一直在努力實現國富民強的理想。而且,它總是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不拘泥于陳規,善于對自己進行改革,應對不同時期的不同挑戰。這一點讓世界為之震撼和驚訝。
“中國的未來、發展和所要取得的成績,都和中國共產黨緊密相連。如果作為國家穩定基礎的黨撼動了,那么國家就可能崩潰,蘇聯就是例證。像中國這樣的大國,需要強有力的、富有權威的政府。西方式民主,不適合俄羅斯,也不適合中國。這不是我們要走的道路。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一點。從表面看來,西方式自由非常美麗。但對普通人來說,更需要社會秩序和法律提供的安全保障。我認為中共和中國都有非常好的未來,這也是我的希望所在。而且,中共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它也給俄羅斯樹立了一個如何建設政黨的榜樣。

“西方多黨制理念,在我們這樣的大國很容易造成社會動搖。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有一個大黨就可以了。這個大黨有自己的綱領和建設國家的意識形態。過多的黨派,代表了不同集團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些集團要求獲得特殊的利益。蘇聯解體后,黨派林立,非常混亂,甚至還有什么啤酒黨,令人匪夷所思。當然,除了共產黨之外,必須有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和某些領域的職業團體,它們可以為執政黨提供各種建議,并進行監督。”
沈大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說:“當下中國的一個事實是,美國必須要審慎考量中共政治體制。我認為,這種政治體制會在外界壓力下保持堅定,慢慢地發展成自己的特色。中國政治肯定會逐漸變得更多元、更自由。許多政治體制改革,包括一些黨內改革,都與外界看中國的視角不太一樣,但這個政治體制正在變得更透明、更負責任、更精英化、更特殊、更有效。
“在各類國家發展規劃中,比如,清潔能源、科技創新、高鐵、城市公共交通、生態城市以及其他部分,美國都有許多需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有人說,中國不一定是好老師,但中國的確存在有許多值得學習的例子。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近年來美國知識界剛發現的,就是中共政治體制有一套完整干部培訓制度,中共對官員能力的培養機制特別發達,比如,有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定期對官員進行培訓,但美國卻沒有,所以美國的地方官員、國會、州市議員在預算、社會治理上都顯得很糟糕。對此,美國或許需要開始考慮一個全新問題,即中國在未來會如何塑造美國。”
漢斯·范·德·文(英國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所中國現代歷史終身教授)說:“這是一個有著非常好的黨綱,愿意為人民帶來福利,幫助中國從貧窮和屈辱中站起來的了不起的政黨。回望中國共產黨90年來走過的歷程,我對曾經為這個政黨獻出全身心力的那些共產黨員們感到敬佩。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中國共產黨也是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一路走來有失有得。這其中有腐敗問題,有組織內部管理問題,但它們都在不斷地被糾正。對于一個擁有90年歷史的政黨來說,這非常不容易。”
意大利共產黨人黨全國書記迪利貝托說:“中國共產黨通過精心制定的長期規劃和無數次的探索試驗,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正確道路。如今,中國正在取得巨大的經濟發展成就,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中共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例如,中國的發展正在幫助拉丁美洲和非洲許多發展中國家走出貧困,實現經濟增長。這種合作是互利雙贏的,與歷史上歐洲和北美國家的殖民主義政策完全不同。
“意大利共產黨人黨和中國共產黨保持著非常密切的友好關系,兩黨取得了許多共識。雖然共產黨人黨比中國共產黨小很多,相對于后者而言只是一個微型黨,但雙方卻有著共同的基因,即兩個類似的基本要素:一是堅定地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二是在現實環境中務實地運用原則。原則從來都不是障礙,而是政治實踐工作中的指導方向,中國共產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向來很出色。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取得過許多輝煌成就,當然也有過一些失誤,但中國共產黨總能經受住考驗,獲得人民的支持。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結束‘文革’,走上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道路。在成功克服了過去所犯的錯誤后,中國共產黨本著為人民謀福利的宗旨,繼續從容不迫、堅強有力地領導著這個國家。中國社會當前確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但中國政府顯示出極其卓越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更何況中國共產黨擁有糾正自身錯誤的本領,這才是最強大的力量。
“1989年柏林墻倒塌后,西方聲稱美國和資本主義打贏了冷戰。然而2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這場戰爭中獲勝的恰恰是不想進行戰爭的一方——中國。”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國際人士發表了許多發人深省的評論
馬來西亞首相政治秘書胡逸山:在中共不懈努力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人民終于真正當家作主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共的英明領導下,中國發展一日千里、經濟萬馬奔騰、民生持續改善,經濟總量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共成立90周年,交出了漂亮成績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逐漸樹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中國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泱泱大國的各項權利與責任。我們熱切期盼中共繼續領導中國邁向更加繁榮昌盛之道。一個富強穩定的中國,不但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可帶動全球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邁進。
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諾維科夫: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奇跡”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中國共產黨取得的成功發展經驗對俄共具有重要意義。在俄羅斯有一種論調,即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行不通。而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俄羅斯共產黨堅信,這種論斷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實踐充分證明,社會主義道路充滿勃勃生機。
印度尼西亞獨立記者聯盟主席納扎爾·帕特里亞: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30多年來,經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矚目。今天,大多數印尼人非常羨慕和欣賞中國,認為中國是唯一能和美國相提并論的國家。這不只是因為印尼有許多華人,文化類似,更是因為中國一天天經濟強大,中國能給亞洲地區帶來希望。越來越多的印尼人愿意選擇中文作為專業,就是最好的依據。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加強國家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誠然,中國共產黨也犯錯誤,不犯錯誤就不可能進步。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形成更好的政策措施,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毋庸置疑,中國共產黨非凡的領導能力和為中國尋求獨特發展道路的探索精神,受到世界的尊敬。西方很多人認為一黨執政的國家總是固步自封,而中國令這些人大開眼界。目前中國面臨的挑戰,來自于那些害怕中國發展會威脅其他國家的人,這完全是沒有根據的,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威脅他國的傳統。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共產黨評價很高,認為是中國共產黨解救了中國最貧苦的民眾,并使中國經濟走上現代化道路,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對此,發達國家也很欽佩。
意大利共產黨人黨全國書記奧利維埃羅·迪利貝托:我1994年首次訪華,至今先后5次訪問了中國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我有機會親眼目睹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中國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均實現了快速發展,中國共產黨發揮了關鍵作用。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是中共智慧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執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并不斷摸索,大膽實踐,包括從國外學習治理國家的經驗,最終找到了平衡發展的道路。世界上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每個國家只能根據自己國家的條件、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自己的經濟結構,建設適合自己的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的根本原因。
拉美政黨常設大會主席卡菲耶羅: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強盛不斷努力。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以史為鑒”。著眼未來,中國共產黨將保持開放,吸取經驗教訓,繼續使國家經濟、科技、軍事和工業處于較高水平,妥善處理社會矛盾,領導社會進步和更為廣泛深入地了解民情,改善民生。
納扎爾·帕特里亞:我十分欣賞鄧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當時中國剛剛經歷了一些運動,亟待對自身的政策作出一定調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際上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實際出發,虛心學習和借鑒外國成功經驗,但同時又不是機械性地照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在這一理論體系的指導下,中國逐漸走上了繁榮富強之路。中國政府為人民提供較為全面的醫療保險,不遺余力地為人民謀取福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