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論現成品在雕塑創作中的應用方式
張穎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傳統雕塑通過以雕、塑、刻為主要造型途徑來完成造型,現代主義以來,組合、借鑒等非傳統的藝術方式漸漸興起,現成品被大量地使用到雕塑創作里,其意圖、效果與表達的內涵多種多樣,難以清楚地分類,列舉出現成品在雕塑創作中的幾種應用方式。
裝置雕塑;現成品;特點;市場發展
這種雕塑形式其實仍未脫離傳統雕塑,依然是以傳統雕塑的手法在空間中塑造一個形象,只不過在傳統的藝術觀念中,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所以古典雕塑的題材多以人體為主,間或有一些接近工藝美術的小型雕像以動物為主題。而以現成品作為雕塑的對象,既沒有美感,也消解了藝術對視覺形象的創造,當代藝術家正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傳統藝術的審美標準提出挑戰。這其中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雕塑與仿制的對象同等大小,著名的例子有賈斯珀·約翰斯(Jasper?Johns),這位藝術家以用油畫繪制美國國旗著稱,他的代表作之一青銅啤酒罐是用青銅鑄造了兩個真實尺寸的啤酒罐,并在其上用油彩繪制出商標。克萊斯·奧爾登伯格的許多公共雕塑將衣夾、甜點等生活俗物高倍放大并涂上鮮艷的顏色,杰夫昆斯利用光澤度高的金屬材質制作的氣球玩具造型的雕塑作品,他主觀地將人們早已習慣的審美標準打破,把最為庸俗的普通意象與工業生產的批量產品用十分巧妙地手法傳達給觀眾。
這種做法盡管有現成品的直接出現和參與,但多數時候是為了造型的需要,而非體現觀念的革新,例如說我國有名的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這個作品,它以連環畫一樣的形式展現出封建地主向窮苦農民收租的畫面,當中出現的道具簸箕和風谷機等等,直接地把這些現成品運用到了雕塑里。超級寫實主義雕塑由于追求逼真感的需要,經常會直接在作品中應用現成品,如杜威漢森著名的作品《旅行者》,兩位硅膠塑造的仿真游客所穿的服裝就是真正的成衣。
當現成品作為雕塑的組成部分,與傳統手法塑造的藝術形象相結合時,這件現成品在作品中的含義通常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功能相一致。
這種方式由于構成材料和組合方式的多樣性,因此也蘊含著最為豐富的可能性。最信手拈來的例子自然還是畢加索用自行車座和車把組合成的《公牛》雕塑,然而在這件作品中,現成品是為雕塑的造型服務的,仍可將其視為雕塑材料。若以杜尚作為代表的達達主義看作是對無意義現成品的組合賦予了藝術光輝,那么以勞申伯格代表的新達達主義就開始運用現成品在藝術文化里的象征含義來闡述作品當中所含有的文化隱喻。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交織字母》便是一例,作品是一只破舊的安哥拉山羊標本從廢棄的汽車輪胎中間橫穿而過,羊頭上灑了一些油彩,腳下是一大塊仿佛亂涂出來的畫板。這從表面看似乎是一個以現成品隨機的組合,但是批評家羅伯特·休斯卻在其中解讀出了對于性及男性同性戀的隱喻。另外還有一種將現成品作為材料進行塑造的情況,也暫且歸為此類,塞薩爾·巴爾達契尼以廢棄汽車等工業現成品為材料,利用大型油壓機壓榨成彩色金屬方塊,賽薩爾從機械壓縮的結果中看到金屬新的狀態,超越了美國的新達達主義者的挑戰,開辟了通往新現實主義的道路。
顯而易見,將一件單獨的現成品甚至不經任何加工便直接拿過來作為一件雕塑作品是現成品介入雕塑藝術的極致形式。藝術史上的始作俑者便是馬塞爾·杜尚,他在1917年送至“美國獨立藝術家展覽”的署有自己大名的男用小便器,經過時間的沉積,已從當時被藝術委員會怒拒的惡作劇變為后現代藝術的經典。同杜尚對自行車輪進行“圣化”一樣,他利用自己藝術家的身份,將庸常俗物小便器“點化”成藝術品,供奉在美術館的神殿中。杜尚對藝術的邊界和本質提出的大膽質疑,對當時的主流藝術觀念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它的意義在于杜尚反抗經典的顛覆性觀念,僅在杜尚所處的年代是生效的,且不說其后藝術家要謹慎避免東施效顰,就連杜尚自己其他同類型作品也埋沒在了《泉》的陰影中。這種做法的不可復制性,成就了杜尚在現代藝術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地位。
現成品裝置雕塑在世界性上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做為現代藝術歷史中一道絢爛的光芒,現成品裝置雕塑同時作為我國當代藝術形式的代表之一,也已經踏出了國門走向了國際,這也就給我們更深入地探索現成品裝置雕塑在未來的藝術市場有何發展方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通過以上分析,使用現成品為材料裝置為藝術形態來創作雕塑希望能讓更多非專業出身的雕塑愛好者可以參與進來,共同體驗雕塑帶來的樂趣,了解雕塑自身獨特的造型美,并讓其明白雕塑的存在價值,提高大眾文化,給雕塑在藝術市場中的發展帶來更積極廣泛的影響。藝術和生活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很多藝術靈感大都是來源于對生活的感悟,現成品裝置雕塑也要在設計方面、主題方面盡可能地貼近生活,接地氣,這樣才會讓人們在感受現成品裝置雕塑帶來的視覺沖擊的時候,也能深刻地領悟到現成品裝置雕塑散發的生活哲理。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現成品裝置雕塑會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掀開藝術史上又一個嶄新的篇章。
[1]賀萬里.中國當代裝置藝術史(1979-2005)[M].南昌: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J304
A
1005-5312(2016)29-0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