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斌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1331)
設計理論·設計管理
建構創新強國的中國藝術設計發展戰略與策略
楊曉斌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1331)
如何將藝術設計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來思考,對于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設計的力量;國家戰略;經濟發展;競爭力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縱觀整個人類發展歷程,從原始社會,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設計與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貫穿于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的方方面面,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大凡所有在歷史上曾經興盛過的部落、城邦和國家,以及現在處于世界經濟前列的國家和民族,都毫無例外地擁有豐富燦爛的設計文化和領先于同一時期的設計水平。歷史一直在證明設計的力量。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興盛離不開設計的強力支持。當今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無不是依靠設計發展起來。許多國家把設計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通過制定全面,長期的設計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提高設計能力,以設計創新帶動經濟全面發展,由此走上設計強國之路。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在談到設計與經濟的關系時說道:“對于現代經濟來說,設計不是隨意的附屬物,而是必要的有機體,不是對成功起部分作用,而是成功的核心力量。”毫無疑問,一個國家對設計越重視,該國家經濟就發展得越快,在世界經濟競爭中就越具有優勢。
在過去的19世紀到20世紀的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英國、法國、荷蘭、德國、意大利、瑞典、芬蘭等歐洲國家,美國以及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通過以政府為主導,設計機構組織參與的國家設計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在不同時期先后邁入了經濟強國的行業,占有了經濟發展先機和優勢。
在21世紀的今天,當工業經濟發展到知識、信息經濟時代,創新設計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更顯示出重要地位。許多國家意識到設計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紛紛制定與新經濟時代相適應得設計戰略和政策促進設計全面發展,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強有力推進國家經濟發展。為了便于更加清楚地了解國家設計戰略與該國經濟的發展,我們不妨對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全景式的瀏覽。
通過全球范圍內一些發達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于國家設計戰略的概括性了解,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全世界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國家都將設計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加以發展。設計是創新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同樣,經濟發展也是推動設計發展的基礎。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基本支持,設計的發展也會相對緩慢。經濟是設計發展的基礎,設計對經濟發展產生強大推動力。這是一種相互支持,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關系。
就中國而言,改革開放后,經過30年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結構調整和轉型時期,即從“制造型”向“創造型”轉換。這種歷史性的轉換將給中國經濟注入強大動力,使中國從低效,高耗、低附加值、被動約束的“加工制造型”經濟向高效、環保、高附加值、主動自由的“創造性持續發展”經濟邁進。
要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必然需要創新設計的支持。創新設計是“創造型”經濟的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通過創新設計,更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工藝得以采用,美觀新穎、品質優良的新產品得以源源不斷地開發生產出來,不僅能更好地滿足人們消費需求,還可以降低自然資源消耗,減少污染,使環境得以有效改善,促進中國經濟向高效、節約型方向發展,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如何加強以工業設計為核心的創新設計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制定國家總體設計戰略和行之有效的具體實施計劃來指導、支持、激勵創新設計活動的開展,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設計教育,培養出大批的優秀設計師設計出作品,并投入生產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借鑒世界上設計發展較早,較成功的其他國家的經驗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需要著力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和推進策略。
組建政府部門直接領導下的專門設計管理機構是推進設計發展的基礎。具有官方性質的設計管理機構是制定設計發展戰略和實施計劃、協調各個職能部門、聯系設計企事業單位、生產企業和設計教育機構、組織各類設計活動和宣傳設計思想的綜合性組織、管理和協調機構。中國目前有關設計事務協調和管理的組織都是自愿參加的會員制社會團體性質的協會,如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等。這些協會在各自范圍內對中國設計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起著重要作用。但如果組建隸屬某一政府部門下的專門負責設計的管理機構,將分散在各協會的職責集中起來,對中國設計發展可能更具有推動力。英國設計委員會作為政府資金支持的設計管理和推進機構對英國設計發展影響巨大。中國建立相似性質的設計組織、管理、協調和推進機構更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
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相應的總體設計發展戰略是切實推進設計發展的前提。有了目標才有為之行動的方向,才能圍繞發展戰略和計劃開展各項工作,扎扎實實地推動設計發展,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英國設計委員會在制定的“優良設計計劃:2008-2011年國家設計戰略和設計委員會執行計劃”中列舉了為之努力的五大目標,并細化了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和開展工作的具體方法和路徑。因此,總體戰略、中長期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和措施有機結合才能避免盲目、空洞和隨意,才能求真務實地推進設計發展。
設計教育和設計人才培養是國家設計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設計發展的關鍵。設計教育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以學校教育、公共展覽、設計機構和企事業單位舉辦的設計講座、論壇和活動等各種方式進行的全民設計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對創新設計的認識和自覺意識。
同時,在普及全民創新意識基礎上,加強設計人才培養,保障設計持續發展。要建立起政府相關機構和部門、社會企業和學校合力培養人才的機制。首先,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學校承擔設計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20世紀初德國設計的發展主要依靠包豪斯等學校的人才培養作用。“包豪斯確立的原則至今仍對工業設計產生著影響”中國目前設計教育“異常火爆”,雖有多種因素所致,但有相當數量的設計專業學生源源不斷向社會輸出,構成了設計發展的強大基礎力量和普及率,有相當部分的人才會在實踐中凸現出來,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其次,社會企業是人才成長的試驗場。學校教育只是設計人才培養的基礎階段,在實踐中成長是設計人才的重要過程。設計和生產企業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給人才成長提供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其三,政府相關機構和部門是人才發展的支持者。政府相關機構和部門要制定有利于支設計人才發展的政策,支持設計發展,扶持設計人才成長。
設計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關系對到設計勞動成果的肯定和價值保障。只有尊重設計勞動,保護設計成果,實現設計成果的合理推廣利用和價值轉換,才能刺激和促進設計師不斷創新,由此推動設計發展。要在整個社會形成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提倡自主創新的社會價值觀和行動氛圍。特別是生產企業更要認識到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高度重視研發工作。聯想、海爾等企業通過重視研發設計使企業得到發展,進入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迅速崛起的韓國現代和三星等企業依靠的是國際合作設計和自主創新。早在2008年,LG在設計部門的投資是4200萬美元,并在英國、美國等國家建立設計中心,進行國際合作,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只有通過自主創新,研發,設計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能使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優勢。中國的華為公司在研發上面也開始大量投入,在設計創新方面有較大突破,僅外觀設計專利就令同行側目。更多的企業逐漸意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更加重視創新設計,而不是進行“東拼西湊”的拼貼和簡單模仿。自主創新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際行動。
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時代,國際間合作設計也越來越普遍。跨國企業常常在許多國家都設有設計和研發中心,設計開發全球性和地區性產品。中國的設計機構和更多有條件的生產企業應該多加強國際間的設計合作,通過合作提高自身設計能力,開發設計出更好的產品。例如,聯想集團通過國際間合作設計,自身的設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絕大多數世界知名品牌的設計都采取國際性合作設計的策略。日本的索尼,東芝、日產、本田、豐田,韓國的三星、LG、現代,瑞典的沃爾沃等企業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建立起設計中心,本國本企業的設計師與這些國家的設計機構或設計師合作研發,設計,不僅培養,鍛煉了本國本企業的設計師,還取得具有競爭優勢的成果,投入生產,占領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歷史與現實都表明,設計作為創新經濟的核心部分對推動經濟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創新設計的持續性支持。而國家設計戰略是通過總體規劃、中長期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有步驟、分階段、卓有成效地推進設計發展的指導思想、預期目標和行動路徑。只要我們明確了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通過發展策略,擁有幾千年設計文化的中華民族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世界設計大國,實現“創新強國”之夢。
當然,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因素是復雜而多樣的,是由多種合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毫無疑問,設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美國設計理論家、教育家維克多·帕帕納克說道“我們所做的一切,幾乎每時每刻的工作,都是設計,因為設計是人類一切活動中最基本的活動”。設計滲透在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猶如巨大的引擎,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起著巨大的推動力。歷史將會證明,創新設計改變中國經濟。■
[1] British Council. Design Return: A review of national design strategy 2004-08[R]. London:British council, 2008:9.
[2] Hauffe, T. Design: A Concise History[M]. London: Laurence King, 1998:74.
[3] Chilk, T. Is the UK Really a Design Hub? , Design Council Magazine. Issue5 [R]London:Design Council,2008(8):21-22 .
[4] Papanek, V.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M]. London:Thames & Hudson, 1985:3.
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reative and Powerful Chinese Art Design
YANG Xiao-bin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Chongqing 401331, China)
How to think out a strategy and construct it has a great and long-lasting impact t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wer of art design; national stradeg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etition
J0-05
A
1008-2832(2016)10-0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