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慎
摘 ? 要:人物形象設計這門學科,不同于服裝設計專業和服裝制版專業,它不需要學生具備特別扎實的美術功底或者服裝制版基礎,而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戲劇影視古裝造型課程是高等院?,F象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課程學習方法有別于影樓和社會培訓機構。
關鍵詞:人物形象設計;思維拓展;戲劇影視古裝造型課程;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219-02
一、設計思維的植入
科學發明是科學家和同行一起建立一個總體的知識系統,是發現自然的一個創造過程,而藝術家則是在營造一個不與旁人雷同的獨立天地,是在自然中尋找自我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常說:觀其字,聞其人;品其畫,了其心。這就是一種人本主義在客觀事物上的體現。
回到我的課堂,我不會求學生做很多COPY的設計,你可以借鑒學習,甚至是模仿,但絕不可以復制。一開始就強調做“自己的設計”雖然會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尋找自己、戰勝自己的過程。或許,很多人會質疑,學生沒有那個基礎去做這些,但是,不要忘記了,他們有無限的思維創造力。
我的大學老師曾說過一句話——“觀念先行”,而我就將這句話貫徹于我教學的始終。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問題.記得在一次影視古裝課程上,有一個基礎一般,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想做一個相當夸張甚至有點變形的唐妝造型,當時,我知道,這個造型百分之九十是做不成的,但是我并沒有馬上去否定她,而是鼓勵她先嘗試,因為我想讓她自己去發現問題,而我去幫助她解決問題。果然在做到第三個環節的時候,她堅持不下去了,六周的課程已經過去了兩周,其他同學已經做完了一半,她開始焦躁,試圖放棄,可是我當問她的時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里。于是我開始幫助她制作這套不合乎造型原理的作品,并且引導她去發現問題,終于在第四周的時候她知道了造型比例和結構線的重要性,這時候,我同意她從新開始設計制作,這個學生在明白自己問題所在之后,自己加班加點很順利的完成了這套作品,我想這次課程對她而言,收獲應該不小吧。
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會犯一個共同的錯誤——將自己的思維強加于學生。
我就深有感觸。我本科就讀于中國一所著名的藝術院校,學校有大小實驗劇場、排練廳、服化衣帽間等,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境和展示自己的平臺。大四那年,我參與了學校導演系和舞美系共同創作的畢業大戲《馬陵道》的人物造型設計,在這個創作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很多問題。其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和一位導演(學校教師)之間的創作溝通問題。在創作過程中設計師與戲曲導演觀念和思維上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作為一名設計師,應該完全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還是完全聽從導演主觀構思,或是通過良好的溝通,將設計師的理念融入到導演的想法中,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這個問題出現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是老師,而我是學生。在傳統觀念中,“老師永遠是對的,學生永遠要聽老師的”可是,我們的導演老師忘記了,這是在做我們學生自己的藝術創作,老師可以作為引導者存在,而不是作為一個設計總監或者是一個“屠夫”存在,他并沒有權利去扼殺我們的思維。在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演出還是圓滿完成,當然,最后的設計也不是我們的設計了。
“小雞能教會小鴨子游泳嗎?”
不,小鴨子生來就會游泳,我們的學生就好比是小鴨,而我們教師作為“小雞”只需要把他們帶到池塘邊。不得不承認,很多學生具備我們老師所沒有的藝術天賦、創造靈感,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
2014年當我踏上講臺那一刻起,我便告誡自己,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創作。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最應該發揮的是引導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去挖掘學生的潛力,如何去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為藝術設計學院的老師更應該如此,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設計思維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培養的不是工人,而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
雖然,學生學習能力,專業基礎參差不齊,但是我們教師指導思想不能偏移,一定要從積極的一面去進行教育,用最開闊的思想去教育學生,剛開始,或許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接受,但是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堅持幾年下來,整個集體都會得到質的提升。如何將設計思維植入到課堂,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二、舉一反三
在高等院校專業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一個問題:“學得雜、學不精”。其中有很多因素,例如:專業課程設置不夠集中、實訓強度不夠、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脫離、學生主觀因素等等。
以“戲劇影視古裝造型”課程為例。我們通常以唐、宋、元、明、清這些朝代為代表,在我們設定的短期教學中,要將這5大朝代的造型全部掌握,是很難做到的。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方法都有其共通性,與其“走馬觀花”泛泛而談,倒不如整合各朝代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學精兩大有代表性朝代,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后,便能夠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可以將古裝造型分為兩類別:以唐朝為代表的“大古裝”和以清朝為代表的“小古裝”。大、小古裝的區分標準是以女性束發高低、大小為準則。
我將課程分解,教師一對一指導學生掌握古裝發件、發飾制作方法,學生開動腦筋在理解制作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作。
三、分組實訓
在我們的學習中團隊協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遇到難度較大的造型學習,單槍匹馬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
戲劇影視古裝造型設計與影樓古裝造型設計有本質區別,其對發型、妝面的要求有有所不同,設計與制作緊密結合,并且必須在影棚完成拍攝。我們設置六周戲劇影視古裝造型課程的學習,其中三周“大古裝”三周“小古裝”。六周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這兩大類古裝造型的發型設計、古裝梳妝、發件制作、發飾制作、妝面設計、古裝造型整體化妝棚拍。
六周時間要掌握兩大類古裝造型設計,實訓量相當大,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像以往“單槍匹馬”的學習,而是必須分組實訓,以小組為單位、分組示范、一對一輔導教學。針對學生基礎,采取一對一、手把手教學,確保學生們能夠真正掌握造型技巧;把握節奏,走影視工作路線。定妝前先試妝,影視有其特殊性,于是我將影視劇組中的工作程序“移植”入課堂,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能感受到實際工作時的節奏,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
四、追源溯根
我自己在做設計的時候會習慣性的先“考究歷史”。我認為,任何現代的藝術成就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的創作,特別是歷史題材的藝術創作,你不去研究歷史又如何能進行歷史題材創作呢?那么,我們在進入課程學習前,是不是應該先來一個歷史再現?
“歷史再現”不等同于照搬史料,而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在歷史中尋找與我們今天藝術價值判斷、現代審美相契合的東西。人們對藝術的理解是直觀的、感性的、抽象的、和概括的,當妝飾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開始關注對歷史的研究,那么還原歷史的藝術作品出現是必然的,當代有不少還原歷史原貌的古裝造型設計作品是在明晰歷史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創造,其中不乏佳作,非常值得時代推敲。例如影視作品《甄嬛傳》。
在影視古裝造型設計課程學習之前,我會讓同學們閱讀史料、收集大量圖片資料,并且在課后觀看具有一定學習參考價值的影視作品,來啟發同學們的創作靈感。
五、與時俱進
活在當下、與時俱進。藝術創作的審美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就像我們穿衣打扮,我們通常會用穿著時髦或者“老氣”來形容一個人,誰都不喜歡被形容為“老氣”因為那是過時的打扮,直接定位了你在人們心目中的品味意識。當然,有很多“過時”的打扮也非常好看,那是某種復古的風格定位。
我這里指的與時俱進不僅僅是現代時尚的引入,更是我們在藝術創作時新型材料的研究使用,也是對同學們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戲劇影視古裝造型的發飾制作這個環節,我強調材料的靈活應用。通過觀看優秀影視作品、以及現代國際優秀飾品設計作品,為同學們分析如何巧妙的運用不同材料的質感、肌理效果來表達自己的設計。在教學實訓中,我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新材料,打破固有模式,堅決反對直接“淘寶”,過去制作發飾的材料,無非就是假花、珠子等,非常局限,于是我鼓勵同學們各種我們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卡紙、糖紙、毛線,在改變飾品原材顏色時,我們可以采用甲油膠等美甲工具,將我們的美甲課知識融入進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時,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用光療機烤制飾品零件,能夠使其的粘連效果在無痕的基礎上十分牢固,這是以往的銅絲纏繞打膠和電焊所達不到的效果。
思維創新、觀念先行是藝術教學的基礎,作為高校專業教師,我們應成為藝術教育的先行者,發揮頂層設計在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生創造思維的多元性、青年人在藝術創造性,尊重學生、尊重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在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在優秀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