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過渡,我們首先推出了以山東農科院為總牽頭實施的,山東農業創新工作。”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娥在9月12日下午的山東省政府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的“創新工作”指的就是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試點。據悉,試點工程將發揮省級農業科研機構龍頭作用,為山東省農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重點聚焦政府關心、社會關注和農民關切的難點熱點科技問題。重點開展農業生物資源收集保存與共享利用、農業資源環境與質量安全長期定位監測、動植物重大疫病監測、農業檢測和數據分析共享平臺、農業科技智庫等創新任務,并重點圍繞生物種業、作物栽培與種植制度、農業智能裝備、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農作物災害防控、畜禽健康養殖、畜禽疫病防控、農業信息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領域,瞄準關鍵共性核心技術,著力突破制約農業產業轉調升級的重大科技問題。
李娥表示,“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將改革傳統科研模式,建立新型協同創新機制,面向省內農業高校、農科院所、龍頭企業等創新力量開放,跨單位、跨學科、跨領域組建科研協同創新團隊,打破單兵作戰和單項技術創新的模式,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實現農科教緊密結合、產學研相互銜接。
創新工程還將改變依靠項目、論文和成果考評的傳統做法,建立評價技術實際應用效果和服務支撐產業發展水平的考評新機制。改革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科技人員的創造性活動服務,使科研人員不用再整天忙于“寫本子、跑項目”。
按照創新工程試點方案安排,2016年~2017年為試點探索期,2018年~2020年為調整推進期,2021年以后為持續穩定支持期。今年,共啟動首批41項創新任務。其中,農業科技基礎性工作13個創新團隊、產業重大技術創新17個創新團隊、農業成果集成示范1個創新團隊、基礎理論研究10個科研任務。
李娥介紹說,創新工程將帶動我省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十三五”末達到65%。破解一批制約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關鍵共性問題,拉動我省農業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幅度,補齊我省“四化同步”中農業短板,促進山東農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提前兩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