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李敏
摘要:富順縣的花卉苗木產業雖然起步晚,但市場潛力大,成為該縣當前林業產業的投資熱點。本文結合實際剖析了富順縣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現狀,闡述了花卉苗木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花卉苗木;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8.060
1 富順縣基本情況
富順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距省會成都市約250公里,距自貢市區32公里,處于成渝經濟圈內,幅員面積1332.74平方公里,典型的丘陵地區農業大縣。2015年末,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21.79億元。全縣轄26個鄉(鎮),318個行政村,56個社區;總人口108.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37萬人,農業人口73.95萬人;人均GDP達到26744元[1]。
2015年末全縣林地面積46.8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3.4%,實施退耕還林工程14.0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5.2%,綠化覆蓋率35.3%,綠化率99.81%[2]。于2013年成功創建“四川省綠化模范縣”。
2 富順縣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現狀
富順縣花卉苗木產業起步晚。隨著農村和新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人居環境要求日益提高,花木市場需求逐漸擴大,花卉苗木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由于經濟效益高、消費潛力大,花卉苗木產業成為富順縣林業一個新興的投資熱點。截至2015年末,全縣花卉苗木生產面積2120公頃,年產值實現1.4億元。以富世鎮、東湖鎮、琵琶鎮、懷德鎮為主覆蓋到全縣的26個鄉(鎮)。較具規模的企業、苗圃等115個,其中,66個企業等辦理《四川省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詳見表1。生產以普通城鎮綠化花卉苗木為主,品種有桂花、黃桷樹、香樟等200多種。
3 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的成效
3.1 生態效益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受到嚴重威脅,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通過栽植花卉苗木,建設園林城市、綠色鄉村,打造完整的綠地系統和優美的景觀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治和減輕污染、美化環境,吸收遮擋城市各類噪音。目前,全縣花卉苗木生產面積2120公頃,使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人居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3.2 社會經濟效益
花卉苗木產業成為新型經濟增長點。自2005年起,富順縣農村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城區建設、小集鎮建設日愈增多。新建城區、住宅小區的綠化助推花卉苗木產業發展。2010年隨著“新農村”、“幸福美新村”的啟動,推動花木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花卉苗木基地建設促進就業增收。富順縣林卉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結合新農村項目建設,成片種植花卉苗木1200畝,帶動第一產業發展,吸收農民就業;古佛鎮綠城綠化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片生產花卉苗木1500畝,并探索“花卉苗木套種中藥材”,經濟效益倍增;懷德鎮招商引資建成花卉苗木基地3200畝,規模種植桂城市綠化苗木,每年轉移勞動力近千人次,農民年人均增收近800元,實現了企業、農戶的雙贏。
花卉苗木產業助推鄉村旅游發展。富順縣東湖鎮打造的“歸雁經濟”與鄉村實際結合,流轉土地3000畝,充分挖掘富順豆花文化,栽植花卉苗木,打造特色綠化景觀,成為鄉村旅游典范;琵琶鎮“金竹花田”旅游風景區建成400畝花卉苗木景觀,引進“太空荷花”苗種490畝,提供鄉村休閑旅游環境,成為今年上半年鄉村旅游熱點。
4 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4.1 種植品種趨同性強,技術匱乏導致產品質量下降
一方面,花卉苗木品種“多、亂、雜”和“小而全”現象突出,高檔名貴花木、大規格苗木少,趨同性強;另一方面,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除規模較大的企業聘用專業人員外,其他主要以自耕自作、經驗積累的方式管理苗圃,導致開展技術創新和推廣難,花木規格不統一,樹型差,產品質量下降,難以打造高質量景觀效果。
4.2 經營管理不善,標準化程度低
由于大部分花木企業和苗圃從種苗選育到施肥、澆水、剪枝等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上,生產環節未按規范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不能滿足市場對花木產品的優質化、標準化要求,難與銷售區建立相對穩定的購貨關系。當市場需求量相對標準規格的苗木時,只有外調,加大了苗木成本。
4.3 花卉苗木銷售流通不暢,市場經營無序
花卉苗木產品主要以生產者自產自銷方式為主。富順縣花卉苗木銷售、流通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規模稍大的企業主要參與政府綠化工程項目的招標,將花木用于新農村、道路綠化方面;二是一般種植戶依靠中間人介紹,找門路銷售苗木。兩種銷售流通模式不能有效推進整個花木行業的公平有效競爭,致使一些無門路的中小型花木企業未能參與市場的競爭與流通,造成資源浪費。
4.4 花卉苗木旅游基礎薄弱,項目單一
目前,富順縣依托花卉苗木興起的旅游地基礎設施薄弱,僅簡單鋪設小型游步道,餐飲、住宿等服務設施配套不齊全。花卉苗木旅游重點僅停留在淺層次的觀光旅游,旅游收入集中于賣門票,觀賞時間受季節性影響大。各旅游地旅游項目單一雷同,特色不足,項目的持續性、創新性、體驗性、配套性欠佳。
5 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5.1 調整產品結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結合富順縣自然環境和市場行情,通過嫁接等方式,引進新品種、培育新品種,打造新亮點。較小規模苗圃走“小而專”道路,集中精力培育特色品種,走精品化的道路。林業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花卉苗木行業管理,擴大農林院校招生,培養面向企業、苗圃的應用型花卉專業人才;加強管理,嚴格依法辦理可許證,專業技術人員培育管理苗木;加強對外交流,組織跨區域學習、考察,提升專業知識[3]。
5.2 培育龍頭企業,建立一體化、標準化經營模式
大力培育市場前景好、資金雄厚、專業程度高、技術力量強、誠實守信的花卉苗木企業,在項目、技術、用地、人才、信貸等方面優先給予傾斜。使之成為帶動力強、發展勢頭好、科研水平高的骨干、龍頭企業。通過聯合專業人才、整合土地資源、產業鏈、資金鏈,將小農經營模式整合為區域性的、一體化的、專業化的、標準化的現代片區經營模式[4]。
5.3 建立花卉苗木交易專業市場與多元化流通貿易平臺
建立花卉苗木交易市場,集花卉銷售、信息、科技于一體,統籌整個花卉苗木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合理劃分花卉苗木流通區域,形成拍賣、批發、零售等層次分明的花卉流通體系。結合電子商務,推行網上購貨、訂單交易、連鎖經營、代理經營等現代營銷方式,制定建議規則,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強對市場的規范性管理和有效監督。
5.4 豐富花卉苗木旅游項目,持續性、創新性經營
結合富順縣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延長觀賞與經營周期,打造四季花木,使四季有花可賞、有木可觀、有果可摘;豐富旅游項目類型,注重參與性、體驗性、創新性旅游項目設計,如花木寫生冬、夏令營、婚紗攝影基地、小學生戶外課堂等,拓展花卉觀賞之外的價值;加大投入,提升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配套水平,將花卉苗木旅游打造成為多日游。
參考文獻
[1] 富順縣統計年鑒,2015.
[2] 自貢市林業統計資料,2015.
[3] 國家林業局.全國花卉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4] 王生敏,焦志紅,俞曉燕.銀川市花卉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的探討[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9,28(02):39~40.
作者簡介:何平,大專學歷,富順縣林業局,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