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的組織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對農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需求十分迫切。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旨在快速提高農民素質,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并且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8.018
我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始于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形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體系”。這一政策的提出,對于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正當其時。
1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新型職業農民是具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職業素養和相應知識、技能等條件,專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的農業從業者。與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和某一領域或多領域的專業技能,因此,更有利于實現農業的組織化、市場化和商業化發展形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對象總體上包括專業大戶(如種糧大戶、養殖大戶、農機大戶、合作社負責人等)、返鄉創業農民、農村留守勞動力等,農業院校學生和潛在的農業從業者也逐步納入到培育對象中。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是在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提出的,這一系統工程對于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就業,農村城鎮化不斷推進,傳統的農業生產受各種因素制約而難以滿足對糧食等農產品商品化的要求,因此,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產出率,加快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從而保障糧食安全。
二是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我國農業正處于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時期,現代農業科技和農機裝備正大量進入農業生產,新的農業經營管理理念也被引入農業各個環節,這就要求具有相應知識和技能的新型農民,來作為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的主體。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能夠提高相應從業人員的生產和經營能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三是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景必將是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和市場化,而當前很多農村地區已經出現了空心村、老人村等現象,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僅能夠建立起新型農業從業人員隊伍,更有利于實現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大批經過培訓的新型農民走上了發展的新階段。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新型職業農民質量還不夠高。雖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知識及經驗,但總體上講,新型職業農民的數量占全體農民的比例仍然很低,部分經過培訓的職業農民質量不高,無法滿足致富、帶富的要求;二是成果轉化應用能力不強。新型職業農民受限于自身經濟實力、知識結構、經驗和眼界等因素,在技術、成果等的轉化應用方面能力不強,影響了新型職業農民作用的發揮;三是支持力度不足。當前,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支持政策還不明確,也不夠完善,沒有明確在經費、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導致新型職業農民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培育工作的開展。
3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對策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應通過各種媒介和多種方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宣傳力度,加強典型引領,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義、目的、作用廣泛宣傳出去,樹立各領域的典型人物,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來使廣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切實看到參與培訓的好處,營造全社會關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良好氛圍。
二是逐步建立準入制度。傳統的農業生產是分散的、脆弱的小農業生產,職業準入門檻幾乎相當于沒有,加之我國農業基礎相對脆弱,因此,應逐步建立起職業農民的準入制度,把新型職業農民職業資格制度分階段、分領域地逐步推廣開來,使新型職業農民的身份與現實的農業生產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激勵相關對象投身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來。
三是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支持力度。新型職業農民在繼續發展、二次創業等方面往往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明確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相應的支持,如在以獎代補、低息貸款、項目補貼等方面的支持,以及鼓勵基金、工商企業等參與投資,使新型職業農民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源源動力。
四是創新培育機制。以往的農民培育工作存在方式單調、內容不科學、管理粗放等問題,不適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要求。因此,應把重點轉移向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技術培訓、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培訓模式,積極推廣訂單式培訓,解決新型職業農民在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此外,還應不斷完善涉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法律法規,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穩定推進。
參考文獻
[1]齊國.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J].農家生活,2012,(03).
[2]朱啟臻.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需要特定環境[J].農村工作通訊,2012,(07).
[3]徐磐石,陳菊英.加強專業農民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J].上海農村經濟,2006,(01).
作者簡介:朱春剛,本科學歷,撫松縣農民科技教育中心,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