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睿(整理)
又一波新政策新舉措出臺
文/王睿(整理)

云南2萬畝耕地將連續休耕3年
不知不覺,2016已經進入了下半年,一批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新政策新舉措將陸續開始實施:云南2萬畝耕地將連續休耕3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5%以上,城鄉居民將公平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66項收費基金項目取消……
農業部等十部門最近聯合印發《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根據方案,我國將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和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休耕試點。其中,在西南石漠化區連年休耕4萬畝,其中,貴州省2萬畝、云南省2萬畝。選擇25度以下坡耕地和瘠薄地的兩季作物區,連續休耕3年。貴州省和云南省兩季作物區全年休耕試點每年每畝補助1000元。
【點評】:在耕地有效灌溉面積低、淡水資源短缺,土壤污染嚴重、糧食庫存壓力大、國內糧價走高的情況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提出,凸顯我國糧食安全新路徑,實施可耕地休耕以及輪作制度,既有利于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利于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減輕財政壓力。
《云南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最近正式出臺,提出7領域39項重點工作任務。
《重點工作》提出,三級醫院全面實施預約診療,以此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改善就醫感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云南今年將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要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其他有條件地區開展試點。到2016年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在全民醫保體系建設中,《重點工作》要求,建立穩定可持續的醫保籌資和保障水平調整機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推進基本醫保統籌層次提升至州市級。
云南還確定了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時間表,要求2016年10月底前,制定出臺城鄉居民醫保統一的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等具體政策要求和標準。自2017年1月1日起,各地統一執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
【點評】: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兩項制度城鄉分割的弊端逐步顯現,重復參保、重復投入、待遇不夠公平等問題日益突出。改革實現了城鄉居民醫保管理服務一體化,讓城鄉居民得到了實惠,實現了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險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云南省財政廳會同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民政廳,共同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推進收費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著力規范清理涉企收費,開展了涉煤收費、進出口收費清理及對已發布的收費項目清單進行了清理,共取消66項收費基金項目,將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轉經營服務性收費管理。
【點評】:這項舉措大大減輕了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深入推進收費清理改革,是減輕企業負擔、激勵投資創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迫切要求。希望項目名稱和收費標準等實行常態化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省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施方案和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最近公布,今年年底前,云南將建成全省規范統一、縱向貫通、橫向互聯的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臺,實現“一網三平臺”省、州市、縣級全覆蓋,基本實現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
【點評】:對于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來說,交易流程復雜,異地項目高成本招、投標,要想做成一單滿意的交易,也是會讓人心累。信息化是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必要基礎和重要支撐,只有把電子化平臺“建好”、“聯好”、“用好”,才能真正建成全省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讓每一筆公共資源交易曬在陽光下。
昆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支持工業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將通過解決資金難、降低成本、拓展市場、人才支撐等4個方面的政策措施,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堅持不懈工業經濟健康平穩增長。這是昆明市繼今年3月份出臺46條穩增長措施之后,進一步給予昆明市工業企業強有力的扶持舉措。
根據《通知》,昆明市將設立資金規模不低于7億元的市級工業發展引導基金。其中,市級財政出資2億元,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籌資5億元。引導基金采取債權和股權等方式,為符合產業政策、產品有銷路、市場前景好、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點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穩增長最重要的就是穩工業。在融資途徑上給工業做加法。這顯示了政府對工業融資積極正面的態度。除了政府的支持,工業企業自身也要積極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淘汰供過于求的低端落后產品,研發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拉長產業鏈條,加速全產業鏈布局,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石林彝族自治縣最近舉行《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啟動儀式,標志著石林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條例》共25條,規定了石林遺產地保護范圍包括乃古石林片區、李子園箐石林片區、清水塘—石廂子石林片區、文筆山—蓑衣山石林片區、大小石林片區、長湖片區、月湖片區等區域,總面積350平方公里。據介紹,該《條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遺產地進行復審的必備要求,也是昆明市3個自治縣的第一件單行條例。
【點評】:這個條例實現了昆明市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工作“零”的突破,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石林遺產地的內容和范圍及部分審批事項的程序和權限。這是石林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必將對石林實現打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標兵和國際知名旅游勝地的戰略目標,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普洱市綠色經濟考評體系(試行)》和《普洱市綠色經濟考核評價辦法(試行)》目前已通過專家評審,待按相關程序報審后,普洱市將正式執行,全面推行“綠色新政”。
據了解,普洱市綠色經濟考評指標體系由綠色經濟發展、資源利用效率、環境與生態效率、工作開展與評價4項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構成,并確定了各級各項指標的權重,指標構成體現了經濟、資源、環境、生態的相互協調。考評體系堅持綠色導向、突出共性,考評方法客觀公正、便于操作,結果運用獎懲分明、正負激勵相結合。
【點評】: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以及GDP計算的“荒謬”直指環境問題的根源——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官員政績考核的扭曲,這也是霧霾在中國愈演愈烈的病根。實施綠色經濟考評對推行“綠色新政”、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合理設置約束性指標,解決好綠色發展“考什么”的問題,才能使政績考評有的放矢,切實發揮考核評價對科學發展的導向、激勵和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