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仕敏
沿邊漸成“金邊”
文/江仕敏
從大通道到橋頭堡再到輻射中心,沿邊永遠是前沿、是窗口、是標桿。

瑞麗口岸
翻開世界地圖,尋找中國到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目光鎖定的必然是西南邊陲的云南省,它與越南、緬甸、老撾山水相連,離印度洋近在咫尺,沿邊開發開放勢必繞不開云南。
云南的沿邊開發開放,一直都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從大通道到橋頭堡再到輻射中心,沿邊永遠是前沿、是窗口、是標桿。漫長的邊境線和眾多的口岸使云南省在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中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與老撾、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經貿合作關系。
隨著近年來全省路網、航空網、水網、能源保障網、互聯網等五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云南正逐漸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近年來,云南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潮之下,云南沿邊優勢進一步得到凸顯。為支持沿邊州(市)優化投資環境,擴大投資領域,加速特色優勢產業聚集,云南省招商委出臺了《關于加強沿邊地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省招商局從統籌客商資源、加大經費支持、強化隊伍培訓、加大平臺宣傳等方面,加強對沿邊招商引資工作的支持和推動,沿邊招商邁出了新步伐。
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紅河綜合保稅區,以及各類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用足用活政策,積極探索融資代建、打捆式開發、BOT、TOT、PPP等方式,吸引央企、外企和知名民企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打造新高地。
沿邊地區的區位優勢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廣大市場,以及逐漸完善交通、愈發明顯政策優勢,使許多企業都看到了商機,不少國內外企業也將目光投向云南沿邊地區,香港華潤集團、中糧集團、廣東海一集團、廣東大洋集團、江蘇港通路橋集團等企業紛紛到沿邊州市進行投資考察并落地布局了一批項目,招商引資推動沿邊開發開放步伐加快。
2013年底,北京汽車云南瑞麗汽車有限公司項目奠基儀式在瑞麗舉行。目前,正在推進的15萬輛整車建設項目和100萬輛摩托車建設項目正在德宏瑞麗經濟開發開放試驗區進行,由北汽投資35億元人民幣的15萬輛整車建設項目,一期的5萬輛汽車及其焊機、涂裝、組裝等建造工藝將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2015年5月8日,云南省第一個綜合保稅區——紅河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管委會強化產業鏈招商、差異化招商、精準化招商、個性化招商,分別與廈門以晴集團、省能投集團、索菲亞羅蘭公司、鑫順祥、金宏福珠寶等簽訂招商引資合作框架協議,引進了鋁材精細深加工,芯片、珠寶飾品加工,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電子煙、手表制造,保稅商品展示交易、平行汽車進口等項目。截至目前,已有45戶企業正式入駐紅河綜合保稅區,其中加工貿易企業11戶、一般貿易企業34戶。2015年紅河綜合保稅區累計全年完成貨運量6128噸,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3.86億美元。今年1-4月份,完成進出口貿易額5.4億美元。
這樣的成績不僅僅只是在紅河綜保區。數據顯示,2015年,沿邊8州市共新簽訂實施國內合作項目1444個,引進省外到位資金2699.8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全省總量的41.6%。新開工項目共計1877個,同比增長15.1%。邊境25縣(市)實際省外到位資金978.7億元,同比增長21.4%,騰沖、耿馬、瑞麗引資分別為138.5億元、95.7億元和75.9億元,江城、瀾滄、耿馬、河口、瑞麗、龍陵等12個縣(市)的省外到位資金同比增幅超過20%。
精彩還在繼續。“十三五”開局之年,文山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作,實現開門紅,實際到位資金達11.83億元。到2月底,文山市共實施國內新簽及結轉經濟合作項目48個。
圍繞重點產業、瞄準重點區域、依托重點園區,德宏州積極開展精準招商、定向招商,全州引進省外到位資金穩步增長。今年1至4月,德宏州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4項,協議總投資62.65億元。
6月13日,在第4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4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經貿合作簽約儀式上,西雙版納州簽約9個項目,項目總投資376億多元。簽約項目涵蓋特色生物、加工制造、商貿物流、新型能源、健康養生、旅游文化、現代服務等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尤其是首次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身份亮相的勐臘(磨憨)展館,受到各地投資商的廣泛關注。開展以來,勐臘(磨憨)重點開放開放試驗區展館內前來咨詢洽談的商家每天都在增加,大多數商家都看好勐臘(磨憨)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商機。
同日,臨滄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簽署合作協議12個,協議資金111億元。
普洱市成立10個重點領域和重點產業招商領導小組,與華僑城集團等知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年上半年共實施各類經濟合作項目609項,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91.51億元。在第4屆南博會暨第24屆昆交會上成功簽約8個項目,簽約金額達17.26億元……
在6月30日召開的“興產業促跨越”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陳云生介紹,在紅河的跨境加工貿易區及綜合保稅區引進的多家企業,將享有相應的特有政策優勢,在跨境加工貿易區生產的產品可視同為東盟成員國的產品,這將避免受到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限制,更有利于產業發展。
目前,尚有許多企業正在與云南沿邊州市進行磋商,未來或將看到更多企業落腳,為云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添動力。
早晨8時,云南紅河州河口口岸的國門護欄準時打開,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卡車通關而行;排成長隊的商販和邊民,從中越大橋涌進口岸進行邊民互市。這是熱鬧繁榮的河口口岸的幾個“截面”,也是近年來云南沿邊地區紅火的邊民互市的剪影。
邊民互市貿易是指兩國邊民在政府批準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一定金額或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
云南與老撾、緬甸、越南三國接壤,擁有4060公里的漫長邊境線和眾多的口岸。雞犬之聲相聞、田間地頭接壤、人民相親相融,是云南邊境隨處可見的風景。尤其是位于中老、中緬、中越邊境的各類口岸,兩國邊民民族同根、文化同源、語言相通、習俗相近,自古以來都和睦相處,邊民互市貿易具有獨特的優勢。目前,云南共有94條邊境通道和111個邊民互市點。
鏈接
云南工業園區規劃:打造沿邊開放與綠色發展區
云南省工信委在官方網站最近發布消息稱,《云南省“十三五”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已完成專家論證和意見征求工作,待公示完善后印發實施。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實施“4421”產業發展戰略,打造“創新驅動引領區、產業提速增效區、沿邊開放與綠色發展區”三大功能分區導向下的園區布局新體系。其中,沿邊開放與綠色發展區重點發展外向型產業、生物醫藥以及旅游產品加工、農特產品深加工、林加工等特色產業。
《規劃》還提出,以瑞麗、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紅河河口、磨憨-磨丁等國家級、省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為依托,進一步提升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水平,面向越南、緬甸、老撾,輻射東南亞、南亞,形成云南特色的沿邊開發新模式及沿邊開放園區經濟帶。
作為邊境地區最具特色的跨境貿易方式,邊民互市這項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既滿足了邊民日常生活需求,又開拓了民間消費市場,深受跨境而居的邊民的歡迎。
為規范互市貿易秩序,便利民間交往和邊境貿易通行,昆明海關推出了一系列服務措施,為保鮮要求高的商品開通“綠色通道”是其中之一。此外,昆明海關還與云南省商務廳聯合制發了包含300多種商品的邊民互市常見商品目錄,指導互市商品的規范申報;自主研發了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通過技術手段進行風險分析,互市商品通關更加快速便捷。
在中緬邊境瑞麗口岸,2014年,瑞麗市勐秀鄉邊民李自田在務工時了解到一些邊民互市政策,從中看到商機,于是辭去工作,貸款做起了水果生意。他將產于中國的蘋果、梨、桔子等水果通過邊民互市的方式販賣到緬甸,由于經營有方,短短兩年,迅速富裕起來。在李自田的帶動下,已有很多村民加入到邊民互市的行列中。李自田說,自己富裕起來,多虧了國家的邊民互市政策,讓自己不用成立公司、不用花大筆的錢就可以做跨國的生意。
在中老邊境勐臘縣的口岸,隨著邊民互市貿易蓬勃發展,邊境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家住磨憨鎮13道班茶隊的呂年芳由于沒有文化,過去只能在家務農,靠種玉米為生,一年下來只能解決全家溫飽,經濟上捉襟見肘。一次偶然機會,呂年芳通過海關工作人員宣傳了解到國家邊民互市政策,于是他嘗試做起了邊民互市貿易,將老撾水果運至國內銷售,再將國內小商品賣給老撾人。兩年時間,呂年芳就騎上了摩托車,家里還添置了洗衣機、冰箱等家電。
河口本地人龐松從事邊民互市熱帶水果貿易已有好幾年了。春節期間,由于海關提供了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他每天都會從越南邊民那里購買熱帶水果等越南特產銷售給游客,每天都供不應求。
在河口,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跨國蔬菜:空心菜、豇豆、苦瓜等,還有在家里煮熟、冒著熱氣的鮮玉米。據河口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天早上來賣蔬菜的越南邊民有150至200人,這些蔬菜都是他們自己栽種的。
自去年12月以來,昆明海關在全省范圍內選取河口口岸首推邊民互市管理模式改革試點籌備工作,以無紙化通關作業,取代以往邊民憑借紙質單證申報的傳統模式,極大提高了通關效率;以電子卡口為依托實現了物流監控智能化,實現了“信息多跑路,邊民少跑腿”。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實現邊民參與互市交易無需攜帶任何證件即可開展電子化申報;無需填寫任何紙質單證,僅通過讀取指紋和刷卡即可實現人員、貨物的自動核放;協調邊民成立 “以隊為組、組長牽頭、互幫互助”的邊民互助小組,鼓勵建檔扶貧戶、殘疾人和老年人參與互市交易,達到了管理高效、流程簡化、便利邊民的改革目標。海關統計顯示,今年截至5月11日,河口已備案邊民達2776人,交易量、值同比均實現歷史性突破,交易量達5.56萬噸,價值6.56億元。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云南邊民互市發展較好,邊民互市貿易總值占邊境貿易總值的40%。據昆明海關統計,2015年,云南邊民互市貨運量達471.1萬噸,貨值人民幣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1%和32.9%。互市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元,成為云南外貿新的增長點。其中勐臘、孟定、天保、金水河、河口、瑞麗口岸互市貿易額達10億元以上,進口商品主要為水果、干果等農產品和海鮮,出口商品大多為紙箱、水泥、瓷磚等建材和玩具等。
2016年,云南邊民互市繼續保持迅猛增長的勢頭。統計顯示,1-5月,云南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完成11.2億美元,增長1.5%。邊民互市進出口8.6億美元,增長30.2%。
5月13日,云南省首個邊民互市改革試點花落河口——河口北山邊民互市管理模式改革試點正式啟動。下一步,昆明海關將總結試點經驗并形成制度規范,分批逐步推廣至全省范圍內具備條件的邊民互市貿易點。

河口邊民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