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東 屈一平
在匯文中學,紅色基因傳承上把握一個要點“讓同學自己去做”——歷史課,自己做小記者采訪南京12烈士學長的家屬;語文課自己做老師,分析紅色記憶人物;美術課,自己創作,完成整臺紅色藝術作品展。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北京陶瓷藝術館迎來眾多中小學生,正在這里舉辦的“信仰·北京匯文中學學期作品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個完全由學生自己創意、自己選材、自己動手完成的“信仰”裝置藝術作品展,在跨越了近百年的95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際,以飽滿的熱情、靈動的思想、精彩的創意,以藝術的形式獻禮95周年中國共產黨,同時也獻給匯文中學黨支部成立90周年。
“感覺很震撼。”北京市東城區教委副主任尤娜表示,自己沒想到,雖然有些作品較稚嫩還可推敲,但其表現的不僅僅是畫作,更多的是在繪畫及布展的過程中,老師的引領指點幫助,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在圍繞主題設計中體現開放思維,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是學生自我實現的學習過程,將紅色教育、教育理念與身邊生活有機融合的過程,教育和學生之間不是兩層皮。
北京市匯文中學黨總支書記郭杰對《人民周刊》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意外:“完全出乎我的預期,沒想到同學們對紅色基因的詮釋如此精準。”他說,這也是匯文中學的“全人教育”理念在藝術教育、思想教育的一種體現,要繼續發揚傳統,找到更多好的形式,展現紅色教育的理想信仰。
從開學第一天共同合唱抗日救亡歌曲《五月的鮮花》,從每個紀念日在匯文校友“彭雪楓將軍”塑像和“北京匯文十二烈士”紀念牌前獻花祭奠,從歷史課“口述史”的方式來詮釋英雄歷史……
匯文中學的紅色基因傳承,無處不在,歷久彌新。
紅色記憶,藝術呈現
在北京陶瓷藝術館,高一同學的裝置藝術作品《紅星照耀中國》令人驚嘆:在室內眾多五星環繞著的最大一顆五角星,是銀色的,當近千顆紅色五角星發出紅色光芒,映襯出這顆銀色的五角星,發出耀眼的紅色光芒。
“這表現著人民和黨的關系。”主創高二(六)班張晴媛對記者解釋自己創作動機:“周圍的900顆紅五星代表人民,中間那顆最大的代表黨。人民的光芒把黨襯托出了顏色。”很難想象,16歲高中生會有這樣精準的解讀。張晴媛接著說:“既然小五角星代表人民,就讓人民自己去做。”她發動了全校師生參與其中,用同學朱思邈的話說,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次“信仰”主題裝置藝術展籌備期間,恰逢期末考試在即,同學們還是熱心投入其中,完成了作品。教師王劍非常感動:“布展僅僅兩天半時間,同學們挺辛苦的,在學校和陶瓷館兩邊跑,又是和陶瓷館那么多藝術作品同臺亮相。”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眾多作品的完成,不是簡單的要素堆積,而是在用心學習了歷史之后,精心挑選的節點呈現。
其中《彭雪楓將軍》《長征》《紅軍》《九龍壁》和多媒體藝術作品《歷史的記憶》等,都是同學們在探索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資源基礎上,用貼近時代的藝術手法展現了他們心中的“紅色記憶”。
“也讓我們深受教育。”以藝術形式呈現紅色記憶,源于黨總支書記郭杰今年5月帶領教師去河北支教的靈感,如何讓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自己去表達“紅色經典”,此次北京匯文中學與北京陶瓷藝術館將教學資源結合,對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展現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
紅色基因,身邊做起
每年開學第一天,北京匯文中學校友、數學教師閻述詩譜曲的著名抗日救亡歌曲《五月的鮮花》就會飄蕩在匯文中學整個校園。師生們齊聚在匯文校友“彭雪楓將軍”塑像和“北京匯文十二烈士”紀念牌前,鞠躬獻花,表達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的銘記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教學任務繁重的今天,倡導“全人教育”的匯文中學,紅色基因的傳承,從來沒有停止。匯文中學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他們就設立了以著名英雄校友命名的“英雄班”制度,迄今為止,已有11個以校友名字命名的英雄班。
“我們班正在申請彭雪楓班,”高二(一)班的陳雪初同學自豪地告訴《人民周刊》記者,一定要“相對優秀”才能獲得“彭雪楓班”的榮譽。
這些00后孩子表示,他們并不像“大人”們想象的那樣,只接受“二次元”的新新文化,張晴媛同學說:“我們更容易被感動,更容易去表達。”
“江姐挺可愛的,甫志高也是鮮活的。”朱思邈同學說,在語文閱讀課上,讀到《紅巖》發現,原來人物都是很生動的。在閱讀課后的人物分析,有的同學洋洋灑灑地寫出2000字分析,超出老師的預期。“人不能忘本,血脈這種東西,不是要求去做,而是應該去做。”“紅色基因是一種信仰,人要有信仰。”朱思邈這樣表達對紅色基因的認識。
正如陳雪初同學說的,“要用我們喜歡的方式,讓我們表達出來,我們喜歡表達”。
匯文中學,在紅色基因傳承上把握一個要點“讓同學自己去做”——歷史課,自己做小記者采訪南京12烈士學長的家屬;語文課自己做老師,分析紅色記憶人物;美術課,自己創作,完成整臺紅色藝術作品展。
“紅色基因,并不遠。”郭杰說,“紅色記憶的傳承,無處不在。”
信仰傳承,永葆初心
北京匯文中學有著145年辦學歷史,其中有90年的黨支部創建史。文獻記載1926年無產階級革命家彭雪楓在匯文中學成立第一個中學地下黨支部,任支部書記,并負責當時的東城區學生工作,“五四”運動學生游行的珍貴照片中,就有匯文中學打出的橫幅。在黨組織的重要影響和培養下,一批批有志的青年學生投身到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些都是匯文中學紅色教育的寶貴財富。
“教書育人,育人容易被忽略。”郭杰說,結合本校資源來傳承紅色信仰,是他們下一步教育的方向。
匯文中學的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重在發展,”1926年,第九任校長高鳳山先生提出“全人教育”理念,并將其闡釋為“增進身體健康、涵養審美情趣、增值職業知能、預備升學基礎、練習善用閑暇、學做良好公民、養成高尚品德”。
“無論什么時候,理想和信仰的紅色主題要堅持去做,堅持去說。”郭杰說,今后匯文中學將繼續發揮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探索融合理想信念教育、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提高的教育新模式,在人才培養上不斷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