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編者按:依托貴州豐富的文化資源,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是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的戰略任務。從本期起。《當代貴州》開設“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欄目,邀請我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撰文,對大力弘揚貴州人文精神、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解讀。
全面小康既包括物質的小康,也包括文化的小康。因此,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在明確提出要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奮斗目標的同時,強調要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這事關貴州全面小康建設大局,必須從大文化建構的高度,緊扣“強”字出實招。成為核心價值的強引領
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既要立足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貴州文化建設,又要立足于讓貴州文化成為承載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載體。
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所承載的核心價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家主流的核心價值,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個是貴州地域的特色價值,也就是貴州人文精神。歷史上貴州恪族人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積淀了天人合一的生態觀,王陽明在貴州悟道,奠定了知行合一的心態觀。歷史地看,“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統一的,中國共產黨在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過程中。曾遭受重大挫折并在長征中轉戰貴州,貴州自然生態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經濟社會差異性,使黨和紅軍不得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實際出發,終于打破教條主義的框框,鑄就了以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民主團結為核心的遵義會議精神。此后,貴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鑄就了三線精神、大旱中的貴州精神、貴州時代精神。
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建設首先是要把貴州文化建設成為有效承載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貴州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要用精湛的文化表現形式來表現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表現我們的地域精神,讓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對全省社會思潮、社會心態、社會風氣的走向產生強有力的引領功能.不斷激起全體貴州人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精氣神,點燃全省各族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激情,激活貧困地區人民反貧扶貧抗貧動力、創業創新創造活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植根人民大眾。成為地域形象的強彰顯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名片。打造貴州文化品牌就是在打造新時期的貴州形象。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就是要通過對貴州地域特色文化的核心價值和表現形式的深入挖掘和創新打造.重點展示貴州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形象。
為此,首先要弄清楚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體系的基本構成。貴州之所以被稱為“多彩”,是因為這片土地不僅積淀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更積淀了同樣豐富的紅色文化、山地文化、傳統文化……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體系應該是一個包含有民族“情”、紅色“心”、傳統“根”、綠色“衣”的文化體系。
其次,要根據多彩貴州文化體系繪出貴州文化建設的戰略藍圖,打造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彰顯國家層面價值的文化品牌。比如:打造以陽明文化為主的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品牌、以遵義會議為核心的長征文化品牌、黔東南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鄉村文化品牌、黔南好花紅文化品牌、黔西南山地文化品牌、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畢節品牌、以六盤水為代表的“三線”文化品牌、梵凈山佛教文化品牌、安順屯堡文化品牌、貴安生態文化品牌,等等。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標志性的文化精品。打造文化體系、文化品牌,沒有高水準的文化精品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必須依托特色文化資源,按照文化戰略藍圖,加強文化創作,在文學、美術、影視、音樂、歌舞等方面,著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尤其是推出幾個傳世之作,帶動地域文化品牌的塑造,以講好貴州故事、傳播好貴州聲音、樹立好貴州形象。
成為全面小康的強支撐
文化工作做得再強。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到群眾中、落到決勝全面小康的大局中。
首先,要深刻認識到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全面小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實現文化小康。其次,要深刻認識到文化要做強做大,就必須把文化的力量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建設等領域中去,更大程度地發揮文化的影響力,強化文化對于全而小康的支撐力。具體到貴州來說:要實現文化小康,就必須著眼文化勵民打造一批激勵作用強、藝術水準高、影響范圍廣的藝術精品;著眼文化惠民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引導公共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尤其是貧困地區傾斜,補齊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短板;著眼文化富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要強化文化向其他領域的滲透,就是要大力推進文化與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的深度融合,這不僅能推動文化自身的創新發展,而且能推動全省更好地走新路、奔小康。
當前,貧困、基礎設拖、教育衛生是貴州全面小康的三塊短板。文化耍發揮應有的擔當,積極融入大扶貧戰略行動,既扶志又扶智。傳承文明,提振精神,切實為貴州全面小康“補短板”。
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是貴州的三塊長版,文化同樣要發揮應有的擔當,積極融人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為貴州全面小康“加長板”。要圍繞文化融人大數據,推動多彩貴州文化體系內容創新、傳播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消費方式創新,增強文化活力。要圍繞文化融人大生態,推動綠色理念向文化領域融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低碳、集約和可持續發展,推動文化理念向生態領域融合。增強綠色發展的文化支撐,創造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文化。要圍繞文化融入大旅游,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線路、特色旅游產品和市場競爭力的演藝作品,推動旅游品質整體提升、打造貴州山地旅游品牌,助推旅游業井噴式發展。
為此,耍深入實施文化傳承脫貧工程、文化基礎建設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服務大眾工程、文化活動品牌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文化數字建設工程、文化產業促進工程、文化交流提升工程、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切實為全省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