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洪 田龍 張玉階
作為不沿邊、不沿海、不沿江,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傳統農業大縣,德江縣以城鎮化帶動為戰略,以“三高五鐵一機場一港口”建設為載體,大抓交通建設,大抓產業發展,大興教育文化。地方生產總值從“十二五”初的25億元增長到“十二五”末的85億元,財政收入從1.7億元增長到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828元增加到6800元,減少貧困人口13萬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88%,城區面積從5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縣城人口從7萬人增長到20萬人……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藍圖呼之欲出。
依托烏江經濟走廊發展戰略,德江已建成省級農業高效示范園區4個、市級農業高效示范園區5個,形成以“烤煙、茶葉、天麻、蔬果和生態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的“五大農業特色產業帶”,生態好、環境美、產業強、農民富的改革創新發展之路越來越清晰可見。
以城市農業公園——高家灣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發展為樣板,“園區景區化、景區產業化、農旅一體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園區發展模式開始在全縣范圍內復制,一個個農業園區“盆景”共同構成“五大產業帶”上的一道道“風景”,“望得見山、看得到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次第建成。
烏江大道穿城而過,扶陽大道連通內外,寬70米的武陵大道直接德沿高速,長豐水庫、觀音灘水庫建成蓄水……3條高速已建成2條。航運一期工程完成,即將開工建設飛機場和火車站,水陸空的立體發展大通道,為德江打造黔東北區域性物流貨運中心、金融儲備中心夯實條件。
5年強規劃,加快打造“半城山水半城湖、半城春色半城夢”的山水園林新城;5年大建設,縣城綠地率達36.13%,建成環玉溪河生態帶2.1萬畝,空氣質量優良率多年保持100%;5年提品位,已建成一批生態社區、生態街道、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寧靜小區,美麗幸福新德江雛形初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德江縣將向著構建綠色的經濟生態、宜居的城鎮生態、和諧的社會生態、自強的文化生態、友好的自然生態和協調的政治生態不斷邁進,一幅天藍水清、和諧幸福的畫卷正徐徐展開。